來源:網絡 2009-07-19 15:57:01
由于女性其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教育程度和社會角色扮演等方面與男性存在差異,逐漸成為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弱勢群體。
[篩查]鼓勵艾滋病高危人群篩查
“如果真的得病了,別人會怎么看我?”“如果孩子出生了,會不會受到周圍人歧視?”一連串問題在HIV陽性準媽媽心里盤旋。最大的壓力莫過于來自于別人冷漠而歧視的眼光。市公共衛生中心副院長、衛生部防治艾滋病專家委員會委員盧洪洲告訴記者:“應該鼓勵懷孕前或早孕篩查,此外,還包括梅毒、淋病、衣原體感染等治療。這些感染可能會傳染到胎兒,引起先天性缺陷、新生兒肺炎等。”
記者了解到,為加強母嬰艾滋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日前,兒童醫學中心、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等舉辦了“婦女兒童艾滋病的預防、治療和護理研討會”。除了探討艾滋病的母嬰傳播阻斷外,還針對40名臨床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開展艾滋病自愿篩查咨詢培訓,期望藉這批種子咨詢人員,為臨床基礎單位培養相關人員,鼓勵高危準媽媽自愿開展艾滋病篩查。
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教育項目專員徐麗萍告訴記者:“培訓的主要對象是臨床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對于高風險人群,要在篩查前向病人解釋檢查的項目和目的,調節病人心理反應,指導病人如何面對家人,更關鍵的是讓病人不感到被歧視。”
[提醒]培養好習慣遠離艾滋病
盧洪洲副院長告訴記者:“兒童感染HIV,大多數是通過母嬰傳播獲得的,所以,對于感染HIV的婦女,建議使用避孕措施避免懷孕。若男性一方為非感染者,則應堅持每次性生活使用避孕套;已懷孕者應盡快中止妊娠。但每位女性都有生育權利,所以HIV陽性婦女,如果發現懷孕或堅決要求生育,則醫務人員應向她提供全面咨詢、體檢;如果決定繼續妊娠,則應提供進一步治療、隨訪,使其得到安全、科學的醫療服務。”
專家還表示,妊娠期無保護的性生活、吸煙、酗酒、濫用藥物等,都與HIV母嬰傳播發生有關。妊娠期的靜脈吸毒也使母嬰傳播危險性增加。另外,營養不良也會影響HIV垂直傳播。
[阻擊]綜合療法實施“母嬰阻斷”
“已經懷孕的艾滋病人還能要孩子嗎?”“嬰兒會傳染到艾滋病嗎?”在妊娠期被確診HIV陽性的準媽媽往往面臨類似的“兩難”問題。盧洪洲副院長告訴記者,HIV的母嬰傳播有三個渠道:宮內、分娩時和母乳喂養。因此,有效的阻斷方式是產前服藥、剖宮產、產后杜絕母乳喂養改用人工喂養,即“母嬰阻斷”。在不使用“母嬰阻斷”的情況下,感染艾滋病病毒女性所生育的嬰兒被感染的幾率在30%至60%;而實施“母嬰阻斷”后,嬰兒被感染率將降到1%左右。
1.產前服藥阻斷母嬰傳播盧洪洲說:“對于已經確診的母嬰,當母親接受分娩前和分娩期的治療,同時新生兒接受6周治療后,能降低出生前后近2/3的感染。藥物療法的選擇必須根據妊娠期個體治療臨床經驗、藥物對母親和胎兒的毒性作用來進行。在開始治療前,必須進行藥物耐藥性試驗。但許多感染HIV的孕婦使用聯合抗病毒治療,其胎兒可能受到多種藥物影響,發生神經系統疾病等。”
2.剖宮產防艾滋病垂直傳播“選擇剖宮產是預防艾滋病垂直傳播的有效方法。和陰道分娩相比,剖宮產降低HIV垂直傳播的幾率多達5倍。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孕婦是否選擇剖宮產,仍需考慮到外科并發癥的可能性,比如:發熱、子宮內膜炎、傷口感染等,這在HIV感染的孕婦很常見。剖宮產雖可降低HIV母嬰傳播,但感染HIV婦女有較高的術后死亡率,尤其在不發達國家。”
3.產后人工喂養母嬰阻斷“母乳喂養所致的HIV垂直傳播在發展中國家占很大比例,人工喂養可使嬰兒HIV感染減少約1/2,所以,建議HIV陽性母親盡可能使用人工喂養。大多數HIV陽性母親的嬰兒都盡可能在出生后6小時內開始口服專門藥物治療6周。還需事先制定HIV檢測、HIV感染癥狀及藥物毒性作用評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