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1:34:45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頒布實施,幼教改革也全面展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其中幼兒園教師是關鍵。要想取得教改成功,就要求一線教師由原來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這也是時代對教師發出的呼喚。這一轉化過程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什么是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呢?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主要是指幼兒園教師從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且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品質的發展過程。”①其實在工作中廣大幼兒園教師也體會到急需獲得專業化成長的緊迫性。她們已經看到隨著幼兒教育的迅速發展,就要不斷要求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在幼兒園里找到發展的空間。對這一點有的教師感到很難,也有的感到很茫然,不知從何處著手。其實教師從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渠道很多,同行之間的交流切磋以及接受專家的指導,對幼教工作持續不斷的實驗和批判性的反思等。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對教師來講這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教師如何參與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才能使自己獲得到更好的發展,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愿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要明確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目的
教師參與幼兒園的教學研究活動,首先要明確,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不是讓教師去研究理論,而是倡導教師以自身的教育實踐為研究的核心內容,以案例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式,教師通過對自身教育實踐的研究,開發出一個個適合本園特點和資源優勢的高質量的教學案例,并提升為符合《綱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斷實現具體教育活動和行為與《綱要》的對接,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和教育實踐的駕御能力。本園的教研活動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做好參與前的準備
幼兒園教師要通過幼兒園的教研活動這一途徑來實現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就必須認真對待和參與園里的教研活動。做到參與活動前有充分的準備。
1、首先要明確要研究的問題。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一般都有一個活動計劃。參與教研活動之前對要研究的問題一定有所了解:這是哪一類的問題,自己在教育實踐中有沒有遇到過,能不能分析,能解釋其中的哪一點,還有那些疑慮。對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數。
2、尋求理論支持。不論對要研究的問題還是在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先學會尋求理論支持。學習相關理論后,要嘗試分析問題,并在實踐中進行活動設計、實驗,如果實驗效果理想,就要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如果實驗不成功,也要找出問題所在,捋一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并及時地把問題記錄下來,再去尋找理論,再實踐。在這反反復復地學習、實踐過程中,要及時捕捉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價值的行為,多寫觀察記錄,多思考,或許問題就能解決。自己的研究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也會得以鍛煉和提高。
3、整理記錄。對于經過反復實踐還是解決不了的問題,要進行整理記錄,等待參與教研活動時與大家共同商討、切磋。記錄時,要仔細斟酌自己的言辭,對所提的問題是什么,疑惑在哪里,表述清楚,便于大家討論。這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文字處理能力。
三、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是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個人的困惑,教師們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每個人的發言,看似在幫助他人,其實也是對自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動中,不同思想觀點的相互碰撞,常常會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時還會迸發出奇妙的靈感。這對教師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很有幫助。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這樣的機會,積極、有效地參與其中。
1、仔細聆聽。首先聽清、聽懂主持人的開場白,這里面往往包含著很多重要的信息。再聽教師們的發言。聽聽大家的理解、認識,與自己有何不同,說不定哪位老師的某句話,就能點開自己的“疑點”,使自己產生“頓悟”。同時還要思考誰的觀點更科學,更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問個為什么,要弄清這樣做的理由、依據是什么。這樣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實踐中才能靈活地處理所遇到的相關問題。
2、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活動之中大家的談話還沒有解開自己的疑惑,就要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積極參與討論。其實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教師們在觀摩、分析、研討甚至在閑聊中獲得一個又一個金點子,得到一個又一個啟示。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就是給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引導教師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與同行商討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教研活動研討會上,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主動與老師們交談,向大家請教,同事之間面對面地討論辨析,你一言我一語使問題越辯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談出來,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對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價值的內隱思想外化和明朗。這樣參與研究的每個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優勢互補、形成合力,通過真誠地對話與交流,集體的互動,每個人都能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再說個人智慧相對于集體智慧而言終究是狹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兒教師無論自己多么勤奮,倘若缺乏與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專家的指導,都不可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有效發展。
3、個別請教專家。倘若大家的討論還沒解決自己的問題,教師就要個別請教專家。所謂專家有時是指“一字之師”。“任何一位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細節上有高見者都可以視為專家”②。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都有自己獨到之處。和專家交流能更直接弄清問題的實質,從而把握問題的困難所在,找準問題的癥結,進而對癥下藥。這種方式能更快的幫助教師提升對教育本質把握的能力和對教育實踐操作的能力。教師還能從專家的談話中學習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水平。
4、積極投身教育實踐。作為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教育活動設計、實踐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樣的教育活動設計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結果,執教的教師一般也是比較有實踐能力的。教師們要注意看的是:執教教師是怎樣擺脫舊的教育模式的影響,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與孩子們的興趣和實際經驗結合在一起,來促進孩子們的發展。而且特別要注意觀察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反應,看看這種設計哪些地方有利于促進孩子的發展,還有哪些地方有待調整和改進。在此基礎上自己不妨也設計一個活動,并付諸實踐。從自己的實踐中再反思、再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們發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這樣自己的教育教學的設計
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四、活動后的反思實踐
教師們通過參與幼兒園教研活動,更深入地理解了《綱要》的精神、提高了各種能力。觀摩、交流、研討等活動傳播了新的教育思想,宣傳了新的教育觀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向教育行為的轉化。但真正要把在教研活動中的新觀念、新認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觀念,變成自己的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還要靠教師及時地總結。只有適時總結反思、提煉、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使自己從一個平臺躍上另一個更高的平臺。獲得了新觀念、新認識以后,還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中進行持續不斷的實驗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實踐的合理化、最優化。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根據幼兒教育的發展,根據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不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幼兒獲益、教育質量提升的同時,自己獲得切實有效的發展。另外,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總結能力設計教育活動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均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這樣的教研活動中,還有專家或骨干教師的引領,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在研究過程中比較容易地達到研究目的,還能使教師產生一種愉悅的感受。
教師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專業成長的空間是無限的,成熟是相對的,成長則是絕對的。這需要教師們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懈地學習,艱苦的實踐,才能不斷完善,盡快成長。
讓我們一起“在實踐中學習,在崗位上成長”。
注
①顧榮芳《論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本質》,《幼兒教育》2005年第3期,第16頁。
②顧榮芳《論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本質》,《幼兒教育》2005年第3期,第17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