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1:11:22
發散思維是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維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對幼兒來說,就是要鼓勵他們不依常規、尋求各種答案,發現新事物。筆者認為,幼兒園手工活動是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從選擇手工活動的材料入手,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手工活動的材料不計其數,許許多多的自然物、動植物為幼兒提供了天然的手工材料,廢舊物品也可以變為自制玩具的好材料。在每種材料的特點和作品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只要引導幼兒去發現這些聯系,就可開啟幼兒智慧之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本地秋收后,玉米地里留下大片的玉米桿,待玉米桿水分干后,剝了皮的玉米桿芯松軟,便于用小棍或牙簽穿插連接,這是幼兒制作玩具的一種天然材料。首先,我利用戶外活動時間帶領幼兒到玉米地里收集長短不一的玉米桿,讓幼兒參與尋找手工材料的過程,初步感知材料的性質。接著讓幼兒玩玉米桿。幼兒想出了許多不同的玩法:有的把玉米桿當“槍”、當“劍”、當“金箍棒”玩游戲;有的當小棒數;有的排序。這時教師可主動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給予指導,教給幼兒一些安全知識及有趣的玩法,允許幼兒標新立異或異想天開地玩。最后,引導、鼓勵他們用玉米桿制作玩具。不一會兒,幼兒就做成許多新作品:小人、小飛機、小槍、足球門、小凳子、小馬鹿等。此時教師再提出問題:“怎樣讓拼擺的玩具連在一起?”幼兒想到了用膠水粘、用透明膠粘、用針縫、用棍子插接等多種方法。為了方便快捷,我們共同選用牙簽和玉米桿皮來插接。這時,教師再把連接的技能技巧教給幼兒,一個個形象逼真的玩具就通過幼兒的巧手制作出來了。他們制作的玩具各式各樣,沒有統一的模式。幼兒在這種自由拼擺的活動中,思維被拓寬了,頭腦也變得靈活了。
二、師生互動,共同創造,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為了參與和有效地組織幼兒活動,我總是注意書報雜志、衣著服飾、居室布置,注意搜集手工制作資料,尋找靈感。如在春季青蠶豆上市的時候,我便設計了“蠶豆制作”的手工活動。即用蠶豆和牙簽(小棍或火柴也可以)拼插成小娃娃、小雞、小馬鹿。看到生活中常用的吸管,就想到用吸管編織地毯、吹畫,把吸管剪成小段,再用細鉛絲穿成蝴蝶、眼鏡、花、手鏈等等。在老師的啟發鼓勵下,他們做出一些老師沒有想到的新玩意,這對發散思維的培養非常有效。
又如,在一次手工課上,我為幼兒提供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粗細不一的廢舊紙盒,要求幼兒開動腦筋,各顯神通,制作出與他人不一樣的手工作品。孩子們先是擺弄紙盒,然后拼拼剪剪,畫畫貼貼,不一會兒就做出機器人、小火車、卡車、客車、電話、手機、電視機等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而且各人做的樣子還不相同。對幼兒的創新意識,我總是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對想像獨特的幼兒,我還送給他們最喜歡的小紅花。
三、在想像和創造過程中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幼兒期是思維最靈活、想像最豐富的時期,尤其是5~6歲的幼兒,其想像已從貧乏和零碎逐步向豐富和完整過渡,同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創造性。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對幼兒進行恰當的啟發和精心的指導,使幼兒的思維得到拓展,讓幼兒獨特的想像充分表現出來,這對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大有裨益。
大自然中的石頭形態各異,可以巧妙地利用神奇的石頭對幼兒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如在指導幼兒進行石頭拼貼畫時,我先讓幼兒觀察范例“太陽”,并提問:“它是什么做的?”(石頭、毛線),“圓形的石頭還能做什么?”幼兒回答:“小花、大樹、人頭、小動物……”這樣,幼兒的思維就插上想像的翅膀,讓頭腦中的神話世界盡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現出來。當幼兒在拼搭和粘貼畫面時,他們沒有模仿老師的范畫,而是自己粘貼出一些組合畫面:有花草樹木、房屋,有小動物在表演雜技,他們還用毛線、彩色紙來裝飾花紋、粘貼水草,用膠泥做眼睛、嘴等細小部分。
動聽的故事,生動曲折的情節,可以豐富幼兒的想像,再結合色彩鮮艷、形象直觀的圖片,則更能豐富幼兒的聯想。因此我利用手工材料制作故事,鼓勵幼兒聽、看、講、演,有效地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例如,幼兒在欣賞故事《聰明的烏龜》后,我啟發幼兒用核桃殼制作故事內容。他們把核桃殼剖成兩半,用一半來做烏龜的身體,用橡皮泥做頭、四肢、尾;有的把一半核桃壓在紙上印出外輪廓,再畫出烏龜的頭、足、尾,然后將畫好的圖樣剪下,粘在核桃殼上;有的小朋友做的烏龜縮著頭和尾;有的縮著四條腿;還有的流著眼淚。他們還在核桃殼上粘上小紙條當小烏龜的提籃;用牙簽插一紙片,再用橡皮泥固定在核桃殼里,當小烏龜的小船。幼兒們做的一個個手工作品,正是幼兒發散思維的結果。
優美的旋律,動聽的音樂,不僅能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而且能使他們增長智慧,豐富想像,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我在指導幼兒欣賞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的《動物狂歡節》的音樂后,啟發他們邊觀察邊想像,并把想像的內容利用費舊物品制作成手工作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幼兒用蛋殼和輔助材料彩色紙、橡皮泥等,做成小兔、小狗、小貓……還用它們進行表演。通過聽故事、聽音樂,創設情境,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總之,手工制作活動是發展幼兒發散思維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對手工材料的選擇,引導幼兒學會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在制作活動中精心創設情境,激發他們大膽想像和創作,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動手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