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0:39:04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對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觀察和引導、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良好的德育經驗,養成良好的德育行為,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和諧發展。我園注重在環境中熏陶幼兒,生活中培養幼兒,即環境生活皆育人。
一、創設德育教育環境
1、注重整體環境的創設
在我園,教學樓外面的墻上有各種小動物歡聚一堂的攀爬墻,幼兒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感受到了友愛和平的氣氛;走廊上,張貼著孩子們和老師設計的畫,內容包羅萬象:利津黃河大橋、鳳凰廣場、我們都是好朋友、放學路上、神州六號遨游太空、垃圾不亂丟等,二樓是以民族文化為主的環境創設,主要有懸掛在窗欞上的中國結,擺放在窗臺上的虎頭鞋、虎頭枕、文房四寶、惠山泥人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飾品,以及墻面上的關于傳統節日的彩圖噴繪: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年的傳說等,通過這些,孩子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深刻地認識,增強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幼兒園的戶外院墻上繪制了經典故事長廊,其中“孔融讓梨”、“三只小豬”“孟母三遷”等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孩子們都能津津道來,經典電影進課堂活動開展得更是有聲有色,《小兵張嘎》、《地道戰》、《閃閃的紅星》等膾炙人口的電影,讓孩子們受益匪淺,相信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誠實、勇敢的良好的品質,所以說環境作為一種工具,輔助著我們進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認知的教育,使孩子們在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啟發。
2、注重活動室環境創設
教育環境中滲透德育內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其影響是巨大的。我們在每個活動室的主題墻壁上都布置著有關道德行為教育的名言和圖片,如:弟弟摔倒我扶起、好朋友互相幫助、我是文明好娃娃等;就連我們的盥洗室墻壁上也到處是:請節約用水、不推也不擠……等圖文并茂的彩圖。另外,我園組織了“我愛福娃”、“黃河入海口”、“我愛家鄉”“祖國山河”等展覽等,幼兒在師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覽,健康的情緒感染下,孩子們熟悉了可愛的家鄉,熟悉了偉大的祖國,了解了家鄉、祖國各地的特產,從而自然的激發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真情實感,這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建設家鄉、振興祖國的種子,從而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剪出各種圖案、窗花,制作京劇臉譜、制作面塑,體驗了民間藝術的美;我們還將民間藝術作為我們園的園本教研來研究,通過豐富的藝術創作活動讓幼兒感受民族藝術的美,同時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我們還利用活動室的區域,創設了“小小建筑師”、“娃娃家”、“圖書角”、“心情驛站”、“我是小廚師”等游戲,孩子們通過說悄悄話、閱讀圖書、聽音樂、玩積木等活動,通過書中、故事中、游戲中的人物行為去認識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從而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兒歌《沒有噪音可真好》,幼兒園可真鬧,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唱歌要學小百靈,……沒有噪音可真好,幼兒通過學習兒歌,懂得了一些日常行為規范,那些愛在活動室里亂跑亂跳的幼兒也知道像小花貓一樣靜悄悄地走路了。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習到正確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二、將德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
1、利用傳統節日活動或其他宣傳日,進行德育
在每年傳統的節日里,我園都會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如“三?八婦女節”的感恩教育:我們向幼兒介紹節日的名稱、日期,同時,要求每個幼兒在家了解媽媽、老師、阿姨、奶奶的辛苦,從中使幼兒萌發尊敬媽媽、尊敬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婦女們的情感。節日當天,小朋友把親手做的大紅花、節日賀卡獻給媽媽、老師。我們還要求幼兒在家為媽媽、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讓孩子們交流自己在家幫媽媽做了什么,有的說幫媽媽掃地、刷碗、擇菜、給媽媽捶背,還有的小朋友說看到公益廣告里的小朋友給媽媽洗腳,他也給媽媽端洗腳水,幫媽媽洗腳……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尊敬媽媽、奶奶等長輩,知道了感恩。“世界地球日”帶領幼兒到社區宣傳環保知識,幫助社區打掃衛生,呼吁大家都來愛護我們自己的家園,引導孩子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做“環保小衛士”,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2、注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什么也不敢放手,事事包辦代替,孩子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儼然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幼兒的自理能力相對比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首先從家長意識入手,利用家長會向家長發出倡議:給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不能包辦代替。在班內我們結合主題活動“成長快樂”開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列活動,讓幼兒自己整理玩具、圖書、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促使幼兒意識到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并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高興。為了鼓勵幼兒,我們還自制了成長記錄獎勵牌,誰做得好就在他的后面貼一朵小花,“老師,昨天晚上我自己吃飯,而且吃得很干凈”,“老師,我家孩子現在晚上自己洗臉、刷牙,可能干了”當我表揚那些誘餌,并在他們的名字后面貼上紅花或畫上笑臉時,幼兒們的臉上露出成功的喜悅。現在吃完飯再也不用老師大聲喊,他們會自覺地把自己的小椅子擺放整齊,畫畫時也少了丟彩筆的事件。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午睡起床后幼兒自己疊被子,剛開始有點亂,有的幼兒不想疊,有的不會疊,還有的疊不好生氣地把被子扔到一邊,我就一邊示范一邊手把手的教他們。能力強的幼兒疊好了,再去幫助不會疊的幼兒,只要有幼兒疊起來,我就及時表揚。現在我班的大部分幼兒能把自己的被子疊好并擺放在櫥子里,這樣不但鍛煉了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師也不用太勞累,真是一舉兩得。幼兒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能充分體會到勞動的艱辛,進一步培養了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3、在幼兒常規活動中滲透品德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滲透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從情感教育入手,從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晨檢時幼兒互相掙搶玩具,我就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解決得好的,及時表揚,解決不了的,老師再出面調解;盥洗時,我提醒幼兒要排隊,不推也不擠,節約用水等;幼兒每日的午餐,我要求他們做到:碗里干凈、桌上干凈、身上干凈,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道德教育。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禮貌的交往,“老師好、小朋友好”成為彼此見面的第一句話。當幼兒有禮貌的和同伴交談時,教師要及時表揚,對出現幼兒爭搶、打罵等現象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幼兒討論這樣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交往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餐后散步時,我讓幼兒細心觀察幼兒園里的一草一木,關心幼兒園的人和事。正因為這些是典型的日常小事,都是幼兒親身經歷的,因此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熏陶。
總之,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但它也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邁好人生第一步,是所有家長對早期教育的期望,也是我們廣大幼兒教師的心聲。而具有優良品德是每個孩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孩子們的人生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和家長們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從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開始,將德育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及活動中,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讓他們在生活中養成優良的品德,為他們邁好人生的第一步做好準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