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0:36:29
當前,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隨著這些口號的提出,人類環保意識正在覺醒,環保教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的主人,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增強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意義重大而深遠。作為一名教師,從小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認為:幼兒園環保教育旨在培養幼兒關心周圍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愛護自然界生物的意識。讓他們從小就開始直視和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幼兒自然就會萌發保護自然及身邊環境的意識,將來的環境會因他們而更美好。
一、利用社區的環境對幼兒進行對比教育,激發幼兒的環境意識。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校園是地球大環境中與我們關系最為密切的小環境,要愛護地球,就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必須從幼兒抓起,而幼兒園是幼兒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可在園開辟自然角、種植園、飼養區……,經常帶孩子們參與其中,他們在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從而激起他們對生態環境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們“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情。”我們老師還帶領幼兒參觀了住宅小區的垃圾中轉站,觀察住宅小區里各種各樣的環保設施,如:干電池、蓄電池垃圾回收箱,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垃圾回收箱及各種環保標志、環保示語牌匾等等。通過置身于鮮明的各種環境教育的對比活動,幼兒感受深刻,能很好地說出哪里的環境美,哪里的環境不美。理解凈水與污水,清新空氣與廢氣,音樂與噪聲的好處與害處等。懂得清潔的環境優美、舒服,骯臟的地方令人惡心,從而使幼兒初步意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懂得環保應從我做起,應該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愛護花草樹木,不制造噪音等等。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觀念。
二、將環保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環保行為。
1、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教育,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進行環保教育。如發現幼兒平時亂摘花、亂丟紙屑、隨地吐痰或下課后高聲喧嘩等現象,教師就及時地曉之以理,讓幼兒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為又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進餐時,鼓勵孩子不挑食,不浪費飯菜,并通過故事等形式教育幼兒拒食野生動物,知道保護動物也是愛護環境,初步了解人與植物、動物之間的關系,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潛在意識。還可以帶孩子到小區里做宣傳,孩子體會到了向別人進行環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悅,對環保行為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使他們懂得了保護環境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小環境做起。
2、寓環保教育于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真正的發揮,他們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悅和滿足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幼兒園開展游戲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廢物,制作游戲材料,讓幼兒懂得“廢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3、圍繞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主要活動之一,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把環保知識通過幼兒喜歡的故事、兒歌、小實驗、手工制作等活動,使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內容兒童化、趣味化。孩子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充分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學得更生動、有趣且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從而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童話故事《豬八戒吃西瓜》及《瓜瓜吃瓜》這兩則故事對幼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幼兒懂得了如果一個人只圖個人方便而不顧公德,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損人不利己。“開展節約用水的教育,使幼兒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干凈的水是怎么流到我們家里的,并組織幼兒參觀一些污水的照片,向幼兒說明我們人類的水資源越來越貧乏,工廠和生活用的污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湖海洋中,會造成許多河流、湖泊的污染,以至于有水也不能用,好多小魚、小蝦會毒死……通過活動中的議論讓幼兒知道節約用水和保護水源的重要性,激發幼兒節約用水、節約用水、愛護水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既豐富了幼兒的環保知識,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促進幼兒環保行為的養成從而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注意結合與環保有關的紀念日組織一些活動,如在“植樹節”時給幼兒介紹森林資源及其作用,森林與人類的關系及人為破壞森林引起的地震、臺風、大氣污染等惡果,了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在“愛鳥日”則給幼兒講述大量捕捉鳥類會出現的惡果;在“世界環境日”則組織幼兒進行“我最喜歡的環境”美作術創活動,在短短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的環保意識有了提高,行為習慣、情感態度也明顯不同。
三、環境保護教育要家園相結合,充分利用家庭資源,組織家長積極參與,讓環保教育得到延續。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幼兒園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家長了解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長配合我們,注意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如:
(1)家長要加強自身的環境教育素質,做到處處為孩子榜樣,多閱讀一些有關環保方面的書籍,并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比如不隨地吐癱,不亂丟瓜皮紙屑,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高聲喧嘩,不制造噪音聲影響其他人的生活等。
(2)建議家長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請家長利用晚飯后或休息日帶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對幼兒的不良習慣隨時糾正,給孩子講解關于動物、植物、自然想象等環保方面的知識,從而萌發出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積極情感。
(3)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由于人類的任意砍伐,森林遭到破壞,所剩樹林無法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氣溫上升。在平時少用塑料袋,塑料杯,最好用紙袋、籃子、減少白色污染。
通過爸爸媽媽們的身體力行,讓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榜樣,意識到環保行為其實就在我們的周圍,人人都可以為環境保護貢獻一點力量。同時,幼兒的發展、感受,可以與親人分享,得到親人的鼓勵、贊美、幫助,從而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小事做起為環保盡力,讓孩子們在生活中逐漸形成環境保護的習慣。
四、多開展幼兒的環保實踐活動,使幼兒的環保成為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環保習慣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根據幼兒一日生活的內容,提出“五學會,五不”的要求,既學會正確用餐,不掉飯粒;學會垃圾的回收和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學會主動入廁。不隨便大小便;學會走路輕,做事輕,說話輕,不大聲喧嘩;學會開小水,節約用水,隨手關水龍頭,不浪費水的好習慣。天長地久,教師堅持貫徹下來,幼兒由不自覺到逐漸轉化為自覺行為,也是進行環保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之,保護環境,教育為本,從小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我們生存的地球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為保護人類共存的唯一的地球環境而共同努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