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0:13:42
現代兒童學習觀認為,兒童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建構式的發現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機械式接受性學習,是生活經驗體系而非學科知識體系。當前,貫徹落實(綱要》,推進課改,關鍵的就是要把教育理念從“以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到以“兒童為本”的教育,把教育方法從幼兒被動機械學習轉變到積極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著重培養幼兒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促進幼兒更好地主動學習。現結合本人工作實踐,膚淺地談談如何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
一、在激發興趣中培養幼兒主動性學習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任務不僅是讓幼兒開闊眼界,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根據幼兒心理特點,鼓勵和發展幼兒的好奇心,發揮和利用幼兒的創造性,激發和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首先,在擬訂教育教學活動方案時,既要研究教師怎樣教,同時更要研究幼兒怎樣學。要徹底擺脫過去從書本到兒童靜態模式的課程設計,主動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動態,根據幼兒學習的興趣和需要來制定教學活動方案。如我在同幼兒一起活動和平時交談中發現他們經常提到奧特曼,甚至有的幼兒還把家里的奧特曼玩具帶到幼兒園來玩。針對幼兒關注的熱點,我決定抓住幼兒這一興趣點,設計一堂以“奧特曼”為主題的活動方案,后來在
活動方案實施中產生良好效果。
其次,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充分考慮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看看、摸摸等特點,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在“奇妙的磁鐵”教學活動中,我先給幼兒們提供幾塊磁鐵和各樣的鐵制物品、紙質物品、塑料制品,讓他們自由地擺弄。很快幼兒們自由組合,在與伙伴合作中玩得津津有味。不一會兒,他們就有了自己的發現,有的還爭著要告訴老師或其他伙伴。這時候,我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發現了什么?”孩子們爭著說:“有的東西可以吸起來,有的東西吸不起來”。我繼續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再讓他們把吸起來和吸不起來的東西進行分類。許多孩子驚喜地發現:鐵制品都能吸起來,不是鐵制品就吸不起來。這時,我及時肯定幼兒的發現,使幼兒在發現中找到了快樂。在這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孩子們越學越想學,越學越主動,興趣越來越濃。
二、在引導教育中培養幼兒主動性學習
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早作用,誘導幼兒不斷產生心理探索需求。在教學中,要改進傳統的教學形式:摒棄傳統的分科教學,改變教師講得多、擺答案多、直觀教學多的現狀,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條件,讓幼兒通過主動探索來學習。如:在進行“什么東西容易倒”的活動中,為)引導紗,探索學習。我準備了大小、長短、粗細、厚薄、輕重不同的積紙盒子、書等物品,放在幾張桌子上以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是怎樣做的,發現了什么?等會告訴大家。”幼兒們自己選擇材料,有的在桌子上,有的在椅子上,有的在地上,各自活動開了,還不時地交換材料。我及時地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是怎樣操作的,發現了什么。幼兒十分喜愛,積極參與,操作時注意力集中,講述時津津有味,洋洋得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自豪。這種活動改變了教師嚴格管理幼兒、死板地灌輸知識的緊張局面,形成了孩子積極操作、主動學習,教師致力于指導的和諧愉快氣氛。
三、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主動性學習
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最能發揮幼兒主動性的活動,在生活中游戲無處不在,關健是要讓游戲為我所用,成為教育的載體。我經過多年的觀察和逐步積累,收集總結了幼兒最喜愛的“十大識字游戲’,并且經過重新改造和包裝,讓它們成為識字教育的重要載體。如:我自編自創的識字游戲“揪尾巴”,深受幼兒喜愛。玩法是:將寫有字條的“尾巴”發放給幼兒,幼兒將“尾巴”的一端放到褲子中,我發出口令,幼兒開始去抓“尾巴”,并且保護自己的尾巴不被別人捉去,當尾巴被全部捉到后,看看誰捉的尾巴最多,并各自認讀自己手中的字。在玩游戲中,不僅幫助幼兒建立了漢字遷移的概念,還有助于孩子認字的興趣,從而通,過游戲活動激發了幼兒躍躍欲試的、主動參與活動、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順利的實現了教育教學的目標。
四、在環境熏陶中培養幼兒主動性學習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游戲和各種探究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環境是幼兒的教師,它能讓幼兒獲得經驗、建構自信、發展自我。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將活動室布置成各個活動區。每個活動區相應捉供數量、種類充分、合適的教學玩具及操作材料,空間的布置配合教學內容的需要要定期更換。尤其是布置的過程要讓幼兒充分參與,由教師指。定位置,讓幼兒把學習成果,美工作品逐步布置上去,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真正成為自己環境的小主人。另外,在活動室外的地面、操場、陽臺上繪一些幾何圖形、字母、數字等,懸掛一些既有教育性又有裝飾性的物品,供幼兒跳躍、平衡練習,隨時地給幼兒提供信息的刺激,使幼兒主動地獲得動作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
五、在鼓勵激勵中培養幼兒主動性學習
一個寬松、自由發展的心理環境,有助于幼兒通過自主學習,造自我和自我實現。
首先,要建立伙伴關系。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以幼兒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人際環境,和幼兒一起玩耍、一起歡笑、一起學習,幼兒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教師也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幼兒和教師是一種新型的伙伴關系,只有這樣,幼兒才會喜歡并主動投入環境,才會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開展活動。
其次,要運用激勵教育.由于幼兒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缺乏正確評價自身言行的能力,他們往往是從周圍人的評價中來認識自己的行為的.在幼兒心目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教師在幼兒自主活動中的態度、語言,會對幼兒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賞識的態度,用啟發開放式的語言,提醒幼兒注意規則,學習為他人考慮,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獲得新經驗,從而探索發現問題。我在教學中經常使用“你太棒了!”“你真能干!”“謝謝你的探索,讓我們知道這種方法不行。大家再試試別的方法。”教師積極的語言、鼓勵性的微笑、輕松的氣氛,使得幼兒的心情始終保持信心,有不斷探索的愿望,促進了幼兒自主地學習。
再次,要爭取家長配合。每個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為幼兒創造的教育環境都影響著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如果家庭關系和睦,對幼兒親切、信任、尊重,并能注意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才能,經常鼓勵表揚幼兒的進步,幼兒就會主動探索、勇于表現,學習主動性就會提高。因此老師要與家長加強聯系,取得家長配合,通過開展家長開放日、召開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等形式渠道,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為家長出謀劃策,并對個別幼兒進行家訪,使家K為配合幼兒園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做出努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