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6 14:45:46
國外心理學家認為,愉快既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性格。愉快的心境來得快,去的也快,而愉快的性格則是比較穩定。它表現為良好的情感傾向,比如樂觀主義態度。所以說良好性格的培養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它關系著孩子今后對生活的態度及人生觀的形成,從小培養孩子愉快的性格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童年期,愉快性格的培養較成年期效果好得多。培養孩子愉快的性格,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給孩子自主權,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家長們常常認為學前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得,只知道他們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是一個人最愉快的時期。但事實往往與此相反,孩子們對于強加給他們的任何決定都是排斥的,孩子們同樣需要自己去選擇、去體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產生真正的愉快。因此,父母應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更應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自己。
二、培養廣泛的興趣
也許許多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對什么感興趣,但他們可以為孩子提供各種活動,從中來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對于非常專注地喜好一件事情的孩子來說,通常這些孩子全神貫注于自己的興趣所在,而對于另外的事情卻拋之腦后。如果他們的父母(必須在尊重孩子自己選擇的前提下)幫助他們尋找另外一些感興趣的活動的話,那么孩子們可能更加快樂。
三、引導孩子迅速恢復愉快
像任何人一樣,愉快的人也有自己的消極心情,但是他們能夠很快地恢復愉快的心情,父母應幫助孩子學會這種重要的技巧。
當生活中有事情使孩子陷入痛苦和憂慮時,父母應當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幫他們找到自己安慰的源泉。任何孩子都會遇到各種不愉快的事情,有的是有害的,如跟伙伴吵架,因為傷了自尊心,所以孩子很沮喪,因此父母應承擔起開導和教育的角色,幫助孩子恢復良好的感覺。
四、防止過分的物質滿足
現在每個家庭的生活狀況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更有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為了孩子卻在所不惜,無止境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卻不知在這種過分溺愛的環境下所隱藏的潛在危害對孩子是很不利的。過分的給予會使孩子認為獲得是愉快的源泉,這種基于物質滿足的愉快是暫時的,難以持久的,更為糟糕的是這樣會使孩子養成嬌生慣養、自私自利的性格,這樣更會使孩子處于順境中,遇到挫折便不會去勇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導致失敗,愉快的性格更是無從談起。
五、建立和諧的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一個人的愉快有重要的影響,雖然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社會交往,但他們可以和孩子建立和諧的關系。如果孩子們要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那么,他們首先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建立和諧的關系。
六、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生活環境
教育專家指出:“作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愉快的充實的人”,“愉快的性格可能一部分來自遺傳,但主要來自父母所創造的環境”,“孩子們很小就開始懂得感情”。那些家庭不幸的孩子從小心理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對家庭中父母的各種爭吵和不和產生著巨大的恐懼,這樣長期處于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性格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來下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愉快的地方?”所以父母應使孩子一出生便生活在愉快的、和諧的家庭環境中,讓孩子感受到愉快的氛圍,愉快的父母還可以告訴孩子們為什么是愉快的,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分享快樂。
總之,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是高興的、快樂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樂觀向上的、愉快的性格,而這種愉快性格的培養是需要父母努力去給孩子創造的,父母應尊重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宜人的育人環境,使孩子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感。
希望廣大父母們能培養出聰明、可愛、快樂的好寶寶,更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良好的、愉快的性格,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用微笑面對人生,開開心心地走出自己的快樂人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