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5 23:03:43
江澤民指出:“為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幼兒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同樣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這也對幼兒音樂教育提出創新的要求。作為最富于創造性的藝術,音樂不僅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而且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個人的創造能力,是以創新思維為基礎的,音樂對發展創新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通過音樂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促使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向高素質人才方向發展。
1.用音樂刺激幼兒思維,激發其求異性、發散性、突發性、連動性、敏銳性、靈活性等創造性認知特征。欣賞相同的音樂,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感受,他們以自己獨立的體驗、聯想、表現與表達,形成自己不同的想像和思維,隨音樂進行創造性的表現。幼兒在接受音樂教育活動中,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情感、充分的想像和個體獨特的表現語言,他們在活動中把握的不僅是外在的法則和內容,而且是在深化創造性認知特征的過程中滋養自己獨特的內心潛質。如創編中班舞蹈《我的好媽媽》,可以通過旋律刺激幼兒根據歌詞內容進行動作表現出對媽媽的愛,引導他們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樣去關心媽媽的,從而達成身心發展和生活經驗、藝術感受力、表演動作的積累。
2.用音樂促成幼兒表現,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動機、創新精神、創新理念等創造性情感特征。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既對幼兒進行了審美教育,又培養了幼兒音樂興趣,還促成了幼兒表現欲望。對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夠行之有效地在培養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同時形成創造性情感特征。幼兒在欣賞有關動物的歌曲(如《小小烏龜上山坡》)時,每一段音樂都能使他們聯想到某種動物并表現出來,如徐緩的音樂代表烏龜、歡快的音樂代表兔子、深沉的音樂代表大象、優美的音樂代表天鵝,等等。如教學《小鼓響咚咚》時,引導幼兒欣賞歌曲中塑造的愛護妹妹,為了讓妹妹睡好覺而放棄玩小鼓的哥哥形象,潛在感染幼兒創造與表現的情感心理,從而促進幼兒智力的科學性開發。
3.用音樂塑造幼兒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興奮性、有恒性、獨創性、靈活性等創造性人格特征。對音樂的學習,通過繪畫、語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與感受創造性地表現出來。教師對幼兒的創造與表現要及時地加以鼓勵和支持,不斷提高幼兒對美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如進行大班(5—6歲)歌曲《大樹媽媽》教學活動時,一邊結合歌詞想像大樹與小鳥等優美畫面,一邊引導幼兒聯想媽媽對他們的博大真愛,教師積極發揮主導性作用,調動幼兒的思維和想像,誘發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情感,同時指導他們通過彩筆把自己對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畫出來,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線條,代表著幼兒思維中不同的物體,啟發他們的形象思維,讓他們參與創造性表現歌曲內容,從而創造美。
4.用音樂提升幼兒素質,訓練其創新性、模仿性、奇特性、想像性、趣味性、童真性等創造性動作技能。輕松明快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調動幼兒的創新思維,開掘深層的創造潛能。如欣賞《搖籃曲》,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電教技術,放映幼兒、烏鴉、喜鵲、小貓、小狗睡覺的姿態,引導幼兒觀察歌中的不同對象的睡覺方式,啟發他們用身體去表現事物的睡覺姿式,通過這種方法鼓勵幼兒積極創編動作,還可以激發他們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想像月亮、星星睡覺的樣子。經常性地培養幼兒這種參與意識,正確樹立和突出幼兒在音樂教室中的主體地位,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歡樂的音樂氛圍,有效地激發他們潛在的創造性、表現力和想像力,使他們的思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得以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