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2 22:34:34
教學模式的理論,是現代教學論的基本理論之一。自1972年美國兩名從事師范教育多年的知名學者喬依斯和威爾發表了一本內含20個教學模式的專著《教學模式》(ModelandTeaching)后,各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層出不窮。許多學者力圖通過模式研究,窺測教育活動、課堂教學這個“黑匣子”,以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教育的預定目標。那么,我們探索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有何意義呢?
l.建構和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的過程,是一次教育觀念更新的過程
在研究和實施教育活動模式過程中,更新教育觀念是關鍵。不然,勢必會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因此,“建模”的過程,實際上是一次觀念更新的過程。
首先,是兒童觀。確立幼兒是獨立的人,是活動的主體的思想,是我們重點倡導的一個教育觀念。例如,在自主性游戲活動模式中,我們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游戲幼兒”的情況,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真正體現游戲的本質──自由意志的體現,也真正實現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正確的兒童觀,還體現在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發展水平等個體差異上。例如,在“體育活動模式”中,我們突出了分散的(小組的、個別的)體育活動指導,強調教師要充分考慮每個孩子的體質、動作發展水平以及對體育項目興趣等不同特點,進行分層指導、個別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其次,是發展觀。幼兒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它的基礎性上。所以,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幼兒教育,不但要為孩子的最近發展階段打好基礎,更應在挖掘幼兒的發展潛力過程中,著眼于他們的持續發展,著眼于他們未來一生的發展。我們的口號是:教幼兒三年,為幼兒想三十年,為國家民族想三百年。正是用這樣一種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的模式研究。如,在“生活活動模式”建構中,我們著眼于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孩子一生發展的意義。在“游戲活動模式”建構中,我們重點探索愉快的情緒、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孩子成長的價值。在“體育活動模式”建構中,我們追求鍛煉身體的實效,重在促進幼兒體質的發展。在“教學活動模式”建構中,我們推崇的是探索精神的培養,創造能力的開發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正確的發展觀,直接影響教育活動模式的目標定位。
最后,是課程觀。我們在模式研究中,從模式的目標定位,到模式的結構序列,以及模式的效果期望等,都試圖建立一種綜合的課程觀,體現一種整體發展的價值取向。例如,在“體育活動模式”中,我們所反映的課程觀是,絕不指向幼兒單一動作技能的發展,而是體現整體的素質要求和綜合的發展目標。如,勇敢自信精神的培養、體育興趣的激發,等等。
2.建構和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的過程,是一次教育方法改革的過程
建構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重在研究課程目標確定以后,教師如何選擇科學而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高教育質量。長期以來,在幼兒教育教學的方法上,教師教、幼兒學,教師是灌輸知識的機器,幼兒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的現象仍較嚴重。通過教育活動模式的建構,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而且要改革教育方法。在已建立的幾個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中,我們充分體現了這樣幾種教育策略和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精神,讓他們有選擇活動的自由,結伴組合的自由,創造性地活動的自由,倡導自主、自動、自我發展的精神;提高個體化教育的程度,多采用分組教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注重每個孩子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的培養;積極創設環境,讓幼兒在物化了的教育環境中,引發探索興趣,體驗成功快樂,完善最初的人格。總之,改革教育方法,是建立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的重要途徑。
3.建構和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的過程,是一次素質啟蒙教育探索的過程
研究教育活動模式,不僅是順應了幼教改革的需要,而且,就其實質來說,是在探索實施素質啟蒙教育的一條新路。在“建模”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進行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的系列研究,并非就事論事地改變一套教育策略,而是要真正建立一套符合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機制。讓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科學的、理想的教育活動模式運作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各種潛能得到充分挖掘,最終人人獲得全面的、和諧的、自主的發展,這正是素質教育的內涵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們努力要實現的教育理想。因此,建立幼兒園教育活動模式的目的就是實施素質啟蒙教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