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2 22:30:34
目前教育界對幼兒園環境創設越來越重視。專家們認為:幼兒只有在符合其身心發展的環境里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學習積極性,他們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所以可以說環境創設直接關系到幼兒認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影響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并與能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發展水平緊密聯系。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同時也反映幼兒的生活。幼兒在怎樣的環境中生活,就能創造怎樣的環境模式。因此,環境創設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近來隨著《規程》和《綱要》精神的步步深入,“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重視幼兒的實踐活動”等觀點已被廣泛接受。所以我園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時空布置格局,突出區角活動的地位。但是由于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有一定的新穎性,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環境創設就失去了更好的教育和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為了使環境創設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教育和發展,我們班創設了一種開放性的、低結構性的自然狀態,幼兒可以自主行動不受控制,實際上教師將整個教育目標、教育意圖通過環境創設、材料投放、活動內容的預設來實現。幼兒以自己的興趣為向導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方式和伙伴,通過擺弄、操作等方式生成活動過程;教師則主要觀察幼兒的活動過程,了解活動結構,從而調整活動內容與材料,使區角活動與幼兒原有水平之間形成一種學習的互動關系,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
一,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應該是有目的的,是幼兒感興趣的,并且應從幼兒的生活中提煉得來。
小班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他們的環境創設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并要考慮到本班幼兒現階段的培養目標及興趣需要,使材料充分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教師應通過觀察、詢問的方式引發幼兒提出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這一過程了解幼兒的需求和興趣。新入園的幼兒最喜歡“娃娃家”,這不僅僅是因為各種毛茸茸的小玩具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更是因為娃娃家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滿足幼兒對家庭生活的依戀,這種依戀會從活動中體現出來。例如:在一次“娃娃家”的游戲中,馬碧君小朋友一直在柜子里翻東西,這個動作持續很久,像是在找什么東西。我觀察了很長時間便主動去問她,得知她在找鏡子,我并沒有很快找來鏡子給她,而是提出了問題:沒有鏡子該怎么辦呢?她拉著我便向外走,我問她去哪兒?她說:“要去超市買鏡子”……后來在游戲過后的小結中,她提出要在“娃娃家”的旁邊設置一個“小超市”,好方便買東西。在與她的交談中,我得知她在模仿母親上班前的一個習慣性過程,而這個過程來源于她的生活。這件事情以后,我們經常與家長交流,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喜好等,把他們的需求和興趣引導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來,并在游戲中隨著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變化隨時增設和改變活動角,讓幼兒在活動中有一個更好的交流機會,并激發他們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二,明確環境創設所能實現的教育價值,抓住幼兒的興奮點,搜集環境創設的素材,明確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和漸進性。
很多教師在環境創設和投放材料時都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少能根據幼兒興趣和需要入手,并且對投放的材料所能達到的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很少去考慮,因此就無法有效的判斷幼兒當前的水平,更無法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我曾經投放過“顏色配對”的游戲材料,這一游戲主要是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對顏色的區分能力,但是效果并不好,很多幼兒都不能正確的區分,其失敗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沒有判斷好大多數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沒有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入手,更沒有從所要達到的興趣目標和內容上考慮,因此導致材料投放沒有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后來我將顏色配對簡化,針對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做到顏色配對由易到難、由淺至深、由單一到多樣,慢慢加大練習難度,受到幼兒的喜愛?磥硪行У匾龑в變号c材料的對話,必須考慮幼兒之間的差異,以及幼兒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并分期分批、由易到難、由淺至深,將材料操作層次化,滿足幼兒不同層次的需求,也只有抓住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從幼兒現有的水平考慮,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和活動內容,才可以有一份很好的環境創設素材。如在一次角區分組活動中,匡匡小朋友對我說:“我缺一把槍”。我當時問他要槍做什么用?他說學解放軍叔叔站崗,壞人就不會來了?梢哉f生活給了他啟發,環境給了他創意。在以后的幾天里,孩子們拿來了各式各樣的槍擺放在“玩具角”內,而且介紹了自己槍的名稱、玩法和用途。針對孩子們的這個興趣,我們進行了一節別出心裁的討論課,讓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對科學的熱愛都充分的發揮了出來。
三,抓住時機利用指導的智慧和技巧,讓孩子們的缺點從生活環境中改掉。
每一位幼兒都可視為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生活活動空間,都按個人的方式來活動,那么他們發生爭搶時該怎么辦呢?有一次觀察活動中就出現了一件這樣的事:我們在生物角養了幾只小蝸牛,小朋友們正看得入神,燊燊伸出小手把蝸牛拿走了,后來小蝸?s進了殼里,燊燊也看不成了,一生氣就把小蝸牛踩死了。通過這件小事就能看出這名幼兒在家里被寵壞了,獨霸意識比較強烈。經過這件事后,我就把小蝸牛擺在幼兒吃飯的小飯桌上,跟他們討論小蝸牛為什么會不喜歡我們了?尋找蝸?s在殼里的原因。后來小朋友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都不再用手去摸小蝸牛了,而是讓小蝸牛自己去找“小朋友”,在后面的活動中我發現燊燊也得到了教訓。所以只有在觀察中才能發現孩子是在一天天的長大,是在逐步的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四,良好的環境創設可以給幼兒安全感,幫助新生度過分離的焦慮,促使他們更快的融入集體教學活動中。
前不久又有兩名新生入園了,新生中途入園是讓教師頭痛的事,但是這次并沒有那么難,通過環境創設和幼兒的活動相結合,用幼兒自己喜歡的、信任的玩具來營造家庭般的氣氛,孩子很快就會適應了集體生活。通過和家長交流了解兩名幼兒的生活喜好,在集體生活中,我們共同創造溫馨、和諧、游戲性較強的環境創設,尊重孩子的選擇,順應孩子的自然狀態,給孩子們心靈的撫慰,讓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
總之,環境創設和幼兒生活的互動關系是了解幼兒的唯一途徑,教師通過環境來觀察幼兒,而幼兒也在環境中獲取知識,教師結合合理的環境調整和改變,將幼兒的興趣從好奇引向研究,必要時還可以延伸形成專題探索活動。抓住幼兒的生活來創設環境,給幼兒一個安全的港灣,也使他們將自由、智慧、藝術融匯于成長環境之中,使他們從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環境中提出問題并獲取信息,有更多機會與他人溝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