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7-11 15:13:32
設計意圖:大班孩子具有了一定的科學探索精神,對一些科學現象很感興趣,有一次戶外活動中,孩子們發現了沙包的下落問題,他們發表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活動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提供較豐富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2、尊重事實,讓事實說話。能試圖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自我建構經驗,而不是教師進行簡單的灌輸。
3、注重在活動中讓幼兒獲得一種科學比較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幼兒進行其它內容的學習都受用。在探索科學比較方法的時候,教師注重啟發與引導,例如:提問:“怎樣才能知道什么東西落的快,什么東西落得慢?”當幼兒說出同時往上扔的時候,教師沒有否定,而是按照幼兒的說法演示,讓幼兒發現這樣比會出現物體扔得一高一低的現象,這樣比不公平。最終獲得正確比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發現物體都有自然下落的現象。
2、通過比較,感知物體的下落速度不同,并獲得正確比較的方法;顒訙蕚洌
羽毛、糖紙、同樣大紙片、塑料袋、蓋子、沙包、各種小型玩具、繩等。
活動過程:
1、探索物體有自然下落的現象。
1)幼兒猜想:老師手上有什么?要是我松開手,它會怎么樣?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嗎?
2)幼兒試驗:請小朋友運用多種材料試一試,看看和剛才的猜想一樣不一樣。小朋友交流反饋試驗結果。
3)提出:你能讓它不落下來嗎?
幼兒實驗(比如用口吹或向上打它,但一停止就會掉下來)得出:所有東西都會下落。
2、比較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
1、它們下落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么?落得最快、誰最慢?為什么?
2)實驗:比一比(商討正確的比較方法:怎么比才公平?)
提出要求:用正確的方法比一比,看看什么落得快、什么比較慢、
什么最慢。(如:從同一高度扔下去)并交說說:發現什么?
3、探索相同物體的下落;
1)提出:怎樣讓落的慢的東西落得快?幼兒猜測并表達。
幼兒操作:用兩張一樣大的報紙進行實驗,幼兒自己想辦法(如:將其中一張揉成紙團),同時扔下。
2)交流自己的發現:你是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如:同樣大小的紙,揉成紙團后的紙下落得快)
4、小結幼兒的發現:今天我們發現扔到空中的東西都會落下來,輕的、大的東西扔不高,落下來的速度也慢;重的、小的東西扔得高,落得也快。
延伸:幼兒在活動區里探索使物體落得快或落得慢的方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