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9 21:07:06
在教育改革逐趨深入的今天,幼兒教育也以其特有的姿色在改革的浪潮中翻起層層波瀾,多種理論流派和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嘗試教學理論,作為當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理論流派,在中小學教育,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其創導者邱學華先生有心將“嘗試教學理論”應用于幼兒園的教育實踐,指導我們課題組大膽嘗試,勇于探索,幾經努力,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回顧實驗點上一次次有效的嘗試活動實踐,我們親身感受到了“嘗試教學理論”對幼兒教育的指導意義所在,也不難感悟到由此而帶來的種種活動效應。
“嘗試教學理論”是一種指導思想,是一種教學模式,它對幼兒教育的指導意義在于它提倡“先練后講”,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主張“從小培養兒童‘試一試’的精神”,這與《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實質是不謀而合的。“嘗試教學理論”對于幼兒教育的指導意義還在于:從當前獨生子女的特點來看,普遍存在嬌生慣養,百般依賴等不良傾向,讓幼兒自己先去想,自己試著做,培養這種敢于嘗試,勇于探索的品質對他一生將有極大的益處;再從21世紀人才素質培養的高度來看,要培養具有開拓型、創造型的跨世紀人才,必須從早期教育人手,從小培養幼兒活潑好問,敢想敢做,勤學樂學……這種種素質。并且,從根本意義上講,在幼兒期采用嘗試教學的方法,這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和幼兒教育的特點。因為幼兒年齡小,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應注重環境創設,重游戲活動,重嘗試操作,這對發展幼兒智能很有必要。
鑒于“嘗試教學理論”對幼兒教育的指導作用,我們立足我市實際,首先確定五所幼兒園為實驗點,并不斷擴大實驗范圍,以此帶動其他幼兒園一起投入嘗試教學的研究熱潮之中。從學科教育,游戲活動,一日活動等方面多角度、多方位進行嘗試教學的相關研究,由此推動了我市幼兒教育教學的改革,使廣大教師進一步端正了教育思想,轉變了教育觀念,革新了教育方法,從而產生了一系列良好的活動效應。這里,本文僅就此做簡單闡述,以期共同探討。
一、以嘗試教學引導幼兒主動活動
辯證唯物主義發展觀認為,兒童心理是在兒童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活動。《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要把幼兒看成是活動的主體,要保證幼兒的積極主動性,讓幼兒實際操作、嘗試,充分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學會發現問題和初步獨立地解決問題。嘗試教學一改過去“填鴨式”、“注入式”的做法,而讓幼兒主動去試、去想、去探索、去發現,變“教師在上,幼兒在下”的被動局面為“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主動狀態,真正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如數學教學中教幼兒“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師提供正方形、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測量、比較,發現其異同,掌握其特征,并激發想像,周圍生活中哪些東西看上去是正方形?哪些看上去是長方形?再去量一量,到底是不是。通過這種種主動活動,讓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
二、以嘗試教學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動力,它表現為兒童對事物的心理傾向性。幼兒,天生好奇好動,特別喜歡注意新奇事物,教師應利用這種好奇心,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其興趣和培養其能力。一個好的教師是善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師。嘗試教學不失為一種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因為嘗試活動本身就能調動幼兒情緒,使幼兒躍躍欲試。如科學活動“東西放到水里會怎樣”,教師準備積木、彈子、回形針、鹽、棉花團……多種玩具材料,讓幼兒操作、嘗試,一樣樣放進水里,發現規律。這種有趣的實驗提供了一種嘗試的環境、嘗試的氣氛,幼兒在情緒高昂、沒有壓抑、沒有負擔的情況下認識事物、發現規律,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叫起來“鹽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棉花慢慢地沉下去了?”嘗試活動會帶給幼兒無限高漲的情趣,這是讓幼兒有興趣地“樂學”,惟有臻于樂學的境地,兒童才能學到真知識。
三、以嘗試教學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創導發現法,他認為,教學不僅應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他主張教師提供材料,引導兒童自己去探索事物,發現知識,解決問題,做出結論。嘗試教學讓兒童“先試后講”,目的就在于讓兒童去探索、發現。如我們在教小班幼兒“認識兔子”時,要了解兔子吃什么,教師就提供肉、魚、米、蔬菜、蘿卜、草等幾種食物讓小朋友喂給兔子吃,讓幼兒去發現,兔子是不吃肉、不吃米的,兔子喜歡吃的是蘿卜、青菜、草。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真知。記得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說過:“兒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偉大的自然,急待他去發現;有廣博的大社會,急待他去探討。”“凡是兒童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去想。”從小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是我們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嘗試教學提倡讓兒童“試做一做”、“試想一想”、“試說一說”。這非常有利于幼兒探索精神的培養。
四、以嘗試教學提高幼兒操作能力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嘗試的原則,讓幼兒先試、先想、先做,既動手又動腦,這無疑鍛煉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如計算教學“學習二等分、四等分”,教師提供紙、橡皮泥、線段等多種材料,讓幼兒動手操作,嘗試等分。幼兒在嘗試過程中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紙角對角折可分為二份,邊對邊折紙也能分成二份,橡皮泥可壓成正方體平均分成四份,也可搓成圓柱再分相等的四段。課后,延伸到液體(水)怎么等分……通過操作實踐,幼兒學會了測量、等分,動手能力大大提高了,感性經驗也大大地豐富了,幼兒人人參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五、以嘗試教學啟發幼兒創新意識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從小培養幼兒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品質是時代給教育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嘗試,這一教育思想的確立將為幼兒形成這些優良品質提供條件。嘗試教學,注重激發幼兒探索,啟發幼兒創造,拓展幼兒想像。如語言“講述活動”、“仿編詩歌”、“音樂欣賞”等教學活動可以讓幼兒舉一反三,模仿創造。如“仿編詩歌——泡泡”,孩子們說不完的詩句讓我們大人也為之感動。他們創編出一句句美好的詩句:“太陽是天空的泡泡”、“露珠是樹葉的泡泡”、“星星是黑夜的泡泡”、“汽車是馬路的泡泡”、“輪船是大海的泡泡”……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把天真爛漫的想像融于自己的生活經驗之中,創編出一句句優美的詩句,這些詩句沁人心脾,富有極大的創造性。可見,解放思想,啟發幼兒嘗試、創造,幼小的心田將飽含著無窮無盡的潛力。
六、以嘗試教學增強幼兒成功體驗
嘗試教學理論的核心是以嘗試引導成功。邱老師總結數百例嘗試教學的例子,說:要盡量創設各種機會,讓差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這等于給差生注入一種“興奮劑”。嘗試教學強調有指導的嘗試,期望嘗試能成功,而不是讓學生瞎碰運氣,盲目嘗試。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更期望得到大人的鼓勵和贊賞,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成功的境地。因此,教師要根據兒童實際,了解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有層次、有目標的嘗試活動,引導幼兒手腦并用,嘗試操作,從而獲得成功,嘗到甜頭,體驗快樂。如計算教學“特征分類活動”,教師提供多種類型特征的操作材料,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活動,第一層次要求能力差的幼兒按大小、顏色(或形狀)的一個特征分類,能力強的幼兒可嘗試按其中兩個特征分類。在嘗試成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干擾因素。第二層次活動要求能力差的幼兒嘗試按兩個特征分類,能力強的幼兒則可任意進行兩個特征或兩個以上特征的分類概括,并帶動能力差的幼兒投入活動,準確操作,這樣一次次活動,使幼兒在嘗試操作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進而形成新的學習動機和愿望,從而形成嘗試——成功——再嘗試的良性循環,達到強化嘗試行為效果的目的。
七、以嘗試教學滲透幼兒受挫意識
教學過程中貫徹凡事讓兒童“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的做法,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獨自邁出蹣跚艱辛的一步或幾步,嘗到成功的喜悅,但同時,也伴隨著可能出現的挫折。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適當滲透受挫意識,能磨練其意志,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幼兒懂得挫折與競爭相伴隨,要成功必須戰勝挫折,學會不怕困難,勇敢堅強。如開展體育活動“滾球過門”、“炸碉堡”等活動,讓幼兒嘗試練習,探討如何才能把球滾過去?怎樣才能投準?有的幼兒一次、二次、三次不成功,老師點撥其要領,試著再來,勝不驕,敗不餒,在挫折中磨練意志。再如,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系鞋帶、扣紐扣、值日生等工作都應盡早嘗試。幼兒的嘗試活動的過程,也是幼兒與挫折作斗爭的過程。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們正是從這種探索嘗試中,掌握了知識的真諦,磨練了斗爭的意志,提高了經受挫折的心理素質。這正是人的現代化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八、以嘗試教學促進幼兒自主發展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要注重活動的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現代兒童發展的科學認為,發展是逐步發生的,教師應讓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之中,獲得經驗,以達到某種發展。也正如維果茨基所說“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一種好教學”,嘗試教學,比較充分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善于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在活動中獲得發展。在開展嘗試活動中,教師發揮著指導者、觀察者、鼓勵者、建議者的作用,幼兒才是真正的探索者、思考者、學習者,他們大膽探索,發表意見,興趣和需要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對嘗試教學的運用與研究,我們深深感受到:嘗試帶來動力、嘗試注入活力、嘗試引導成功。嘗試教學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能開啟幼兒心智,培養幼兒能力,為提高一代人素質打下基礎。
愿嘗試教學為幼兒的發展開辟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