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2:21:54
課程內容的選擇與構建關系著兒童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本文結合幼兒園課程發展的價值取向和本質研究,闡述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及建構適合時代需求的課程內容。
一、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
課程價值取向是人們基于對課程總的看法和認識,在制訂和選擇課程方案以及實施課程計劃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傾向性。從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展的歷史軌跡來看,存在著從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發展到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再到目前這兩種價值取向的整合。無論哪一種價值取向,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需求、知識觀相一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價值更關注社會與個人價值的整合,呼吁課程回歸生活世界,建構兒童豐富多彩的生存方式,注重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讓兒童在現實世界中充分享受生活、體驗生存的意義,擁有自己快樂的童年世界。
二、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的依據
課程內容是課程要素中的重要因素,是實現課程目標的基本材料和主要媒介。因此,選擇適合兒童成長的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緊扣教育目標
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載體,有效實現課程目標的內容才有價值,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應是“有助于獲得基礎知識的內容”,“有助于幼兒掌握基本活動方式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幼兒情感態度的內容”。口所以,課程內容的選擇,首先要以課程目標為導向。課程目標的制訂總是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的,一旦這種價值判斷受到影響,課程內容的選擇就會脫離教育目標。因此,選擇適合幼兒成長的課程內容,必須緊扣教育目標,在教育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潤色、豐富。
(二)立足幼兒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原則,即內容的難易程度要處在“最近發展區”。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家斯波代克也提出:“課程應該超越兒童發展,因為人們的文化價值觀決定了什么才是兒童應該知道的和教師應該教的”。因此,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選擇既與幼兒已有經驗相適宜又有利于幼兒主動建構的活動內容,綜合多方面因素使幼兒園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各教育活動之間的內容有銜接性和層次性,最終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面向幼兒真實生活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正在經歷著的生活現實,因而幼兒園課
程具有真實性。當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是幼兒真正關心的、感興趣的問題時,幼兒才會發自內心地付諸行動,這樣的課程才能給幼兒現實感和滿足感。課程改革呼吁課程回歸生活世界,謀求科學知識與生活知識的整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整合,課程內容的實施就是這種整合的具體化。幼兒園課程應立足滿足幼兒現實需要,構建幼兒的可能生活。幼兒通過具體課程內容的教育,學會去創造生活、感受生活、欣賞生活,領略生活的真諦,獲得生活的智慧和充盈的生活精神,這是課程所潛在的實質性價值,也是發展幼兒內在價值的保證。
(四)體現時代特征
從課程內容選擇的決定因素來看,內容的選擇還要考慮到社會發展的要求,并隨社會的發展及時更新。由于每一時期的社會期望不同,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與社會所需求的人才規格相匹配,使教育的“產品”符合時代需要。進入2世紀,國際化、全球化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全球觀念以及合作精神勢在必行。因此,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選擇與幼兒生活j密切相關的、有價值的、具有時代特色的課程內容。
三、新知識觀下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傳統
傳統上人們一直把知識看做是對世界的表征,即對世界的描述和解釋。對于學習者來說,知識是被掌握的,與自身的經驗和認識方式無關。而新知識觀則認為,知識是一種關系體系.是主體通過與其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與舊知識觀相比,新知識觀更注重“做”的能力,它更強調實踐性、主觀性和領域性,把知識看做具有動態性和過程性的一個有機聯系的體系。新知識觀下幼兒園課程內容應如何建構才有價值?筆者認為,應關注以下幾點:
(一)構建適宜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課程內容
新知識觀認為知識是個體通過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是個體主動建構的結果。因此,課程內容應與幼兒的發展結合起來。美國“發展適宜性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適宜的、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學前教育能夠積極地促進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發展,而不適宜的教育則會損害兒童的成長。。因此,課程內容的建構要適合幼兒,并且要平緩、自然地從一個內容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另外,課程內容的構建,還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除了選擇適合同一年齡階段幼兒的內容外,還要選擇一些適合個別幼兒的具體內容來發展幼兒的個性。
(二)構建關聯性與結構性相結合的課程內容
新知識觀認為各類知識是有機聯系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課程內容的構建也應該反映知識的關聯生。所謂課程內容的關聯性,是指幼兒同各年級的課程內容應彼此銜接,互相溝通。如:大、中、小班課程內容的難易要有銜接,因為每一階段幼兒的思維發展不同,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也不同,因而課程內容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建幼兒園課程內容還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即在學科之間、領域之間、主題之間、單元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融合各學科的內容,在知識與技能、認知與情感、社會性、審美等方面達到一定的平衡。
(三)構建靈活性與多樣性統一的課程內容
新知識觀強調知識的開放性,認為知識永遠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能局限在某個領域或時空。我國幅員遼闊,各園所處的自然、人文和生活環境不同,因而在選擇課程內容時應在符合《綱要》精神的前提下,根據當地的自然、社會、文化和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形成各園的特色課程。教師還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適時進行調整、補充、修改,創造性地構建富有彈性的課程內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