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1:35:48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幼教專家們都十分關注早期閱讀,認為早期閱讀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展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程度,將會影響其終身學習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美國已經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內容,在全美各州強力推行。我國在新《綱要》的內容中,也第一次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那么,早期閱讀的內容和要求是什么呢?
幼兒園早期閱讀是指在幼兒園階段,以圖畫讀物為主,以看、聽、說有機結合為主要手段(不要求書寫),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
開展閱讀活動,為幼兒提供閱讀圖書的經驗,前識字經驗與前書寫經驗;向幼兒提供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生動的閱讀材料,幫助幼兒將閱讀內容與口頭語言連接起來,產生對表征意義的聯想。也就是說,開展閱讀活動,不以孤立地識字為前提,而以培養興趣為主,在享受閱讀的過程自然而然地積累對漢字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為閱讀服務。
到底如何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呢?我根據我園的實踐向大家做一點建議。
一、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應該從小班開始,培養幼兒對圖書的興趣,從幼兒喜歡的故事入手,先給幼兒講好聽的故事,然后讓幼兒猜猜好聽的故事是哪里來的,引導幼兒對圖書的認識,激發幼兒對文字符號的興趣。
閱讀的興趣也是通過環境和氛圍來加以保持和鞏固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在幼兒有了初步的閱讀興趣以后,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進行閱讀。首先是教師講,幼兒聽,讓幼兒發揮聽的作用;幼兒對故事或詩歌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指字,教師讀,這樣,可以同時發揮視聽兩方面的作用;以后逐步讓幼兒練習自己指,自己讀。
早期閱讀的興趣不是僅僅通過幾次專門的閱讀活動獲得的。因此,每周的語言閱讀活動外,還要在在日常活動中定時和不定時的安排一些閱讀時間。如,晨間來園時,讓幼兒自由地與同伴相互欣賞各自從家里帶來的書,或是幼兒園的各種圖書;自由活動時間,也讓幼兒隨意地欣賞圖書、講述故事;午飯后,早吃完飯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看書;下午離園以前,幼兒也可以自由閱讀圖書。
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也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家長和幼兒進行分享閱讀,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成年人和兒童并非以學習為目的來共同閱讀一本書。起初,以成年人為兒童逐字朗讀為主,多次重復之后,隨著對故事情節的語言的熟悉性增加來逐步提高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和愛好,并最終過度到兒童自己閱讀。平時,家長對幼兒的閱讀情況多加鼓勵,以培養和鞏固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二、培養幼兒閱讀的能力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擺脫孤立識字的方式,以閱讀為主線。我園在早讀課上選用《鶴立閱讀叢書》作為教材,教師在對孩子進行早期閱讀訓練時,不是切忌孤立地教孩子識字,而是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文,讓孩子在優美的詩歌和故事教學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整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掌握字。
2.先讀書后識字。一般的閱讀訓練程序是先識字后讀書,而我園幼兒閱讀訓練采用先讀書后識字的方法。我們的閱讀叢書中包括詩歌和故事兩方面的內容,詩歌明快活潑,故事短小精悍,有豐富的想象和離奇的情節。當幼兒還不認識文中所出現的文字時,先由教師閱讀,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附之動作和表演讓幼兒記憶詩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詩歌和故事內容后,教師教幼兒以手指字,眼看字,耳朵聽老師朗讀,老師讀一個字,幼兒指一個字,達到手、眼、耳的協調運做,跟隨著教師直接進入閱讀狀態。幾遍之后,幼兒手指字,眼看字,隨老師一起讀,教師怎么讀,孩子跟著怎么讀,這樣就完成了字音和字形的聯系。
3.綜合運用手、眼、口、腦。
如上所說,在閱讀時盡可能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使其同時運轉,并在每個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話來概括:手指著這個字,眼看著這個字,嘴里念著這個字,腦子記著這個字。但是,開始的時候,幼兒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協調運做,經常亂指一起,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幫助幼兒完成有節奏的指字訓練。具體操作可由教師或家長握著幼兒的食指,一邊讀詩歌或故事,一邊帶領幼兒指字,反復進行,讓幼兒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節奏,區分文字和標點符號,有標點符號的應該語氣停頓,但是手不用去指標點符號,應該直接去找下一個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兒換到下一行,用生動的語言告訴幼兒“拐彎請注意”。
4.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
在對孩子實施早期閱讀訓練時,必須順應孩子的天性。比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玩,所以閱讀活動一定要新鮮活潑,不斷添加小游戲;活動過程中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贊許,所以應該多多運用鼓勵原則。加強家園聯系,讓幼兒在家表現出閱讀學到的內容,得到家長的贊許,激發學習的熱情。
5.孩子是閱讀活動的主體,在閱讀活動中必須自始至終讓孩子參與。在整個教學的活動中,要引導孩子把學習變成自我實踐的過程,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做、自己讀、自己想。
三、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的具體操作方法
1.先背后認法。
先把所要學習的內容背下來,而且一定要背熟,這有利于對文章整體內容的把握;然后再通過以手指字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達到重合,完成辨字音、認字形的過程。
2.故事提放法。
在給幼兒講故事的過程當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斷地給幼兒提出貫穿故事內容的關鍵字。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一只羊到溪邊喝水,一只狼看到了,應該提問幼兒:“誰看到了?”幼兒回答說“狼”,那么“狼”就是關鍵字,此時反復提高聲調用疑問語氣詢問:“誰看見了?”同時出示“狼”的字卡,幼兒在反復的回答過程中,口說“狼”,眼看“狼”,手指“狼”。通過對關鍵字的提放,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其中漢字的認識。
3.跟讀訓練法。
在開始學習閱讀的時候,經常運用跟讀訓練法。就是教師拿一篇文章和幼兒一起朗讀,教師在前面讀,幼兒緊隨著教師進行跟讀,跟讀過程中一直伴隨著用手指字。跟讀在詩歌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跟讀可以采取幾種形式:頓讀,教師讀一字,幼兒跟著讀一字;順讀,教師完整讀一句,幼兒完整跟讀一句;跳讀,教師和幼兒相錯閱讀,教師讀第一個字,幼兒讀下一個字,或者教師讀上句,幼兒讀下句;倒讀,從后往前讀。
4.文中識字法。
在幼兒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的基礎上,把閱讀的內容直接交給幼兒,讓幼兒獨立閱讀,遇到生字時,再由教師幫助幼兒解決。
5.猜測推斷法。
這種操作在開始時和文中識字法一樣,即讓幼兒自己閱讀,不同的是,當遇到障礙字時,教師不再幫助幼兒掃除障礙,而是要求他憑借語言的內在聯系和前后關系進行大膽猜測推斷,讀出字音。教師要有意地訓練幼兒獨立閱讀的膽量,不要怕幼兒讀錯。這種方法可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使幼兒獲得自信。
在運用文中識字法和猜測推斷法時,要注意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對文中生字注意過多,沖淡了閱讀內容;另一種是只有泛泛的閱讀,而不強調重點,這樣,效果可能會不扎實。
在實施上面各種操作方法時,教師還必須注意安排一些相應的教學關鍵環節作為補充,就是在復習閱讀內容時,根據閱讀內容和情節設計、運用一些游戲,加深對關鍵字的認識,比如,在《小黑狗吃雞蛋》故事的復習中,除了讓幼兒整體指字閱讀外,還要將關鍵字制成雞蛋形狀的字卡,讓幼兒都來吃雞蛋,從而來認識那些字;還可以設計“走親戚”的游戲,讓相近字作為親戚在游戲中出現。每節復習課情節多變,形式不一,這種富于變化的教學形式很受幼兒歡迎。
四、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
培養幼兒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平時,多開展故事比賽,表演游戲,讓幼兒在閱讀中學到的故事詩歌等展現和大家,既鞏固了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又發展了幼兒表現力,增強自信心。另外,通過“小喇叭”、“小小新聞角”等形式,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使幼兒的思維得到發展。另外要在班中設立閱讀角,圖書架,提供大量的幼兒閱讀的材料,同時讓家長為幼兒訂閱大量適合其年齡特點的閱讀材料,只有持之以恒,幼兒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我園在經過5年的閱讀實驗后發現,一般幼兒經過兩年閱讀教育之后,識字量大大增加,有50%的幼兒能順利的閱讀圖書,有30%的幼兒能基本閱讀圖書,由于書讀的多,眼界打開,獲得了很多課外知識,理解力、表現力大大增強。
關于如何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這是我們在工作中探索和體會,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迪和收獲。
[參考文章]
《如何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楊健雜志《孩子》2002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