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7-08 20:32:11
活動分析:
豆漿、豆制品,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制品,老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和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制品。教師主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發展。如:在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時,教師運用了觀察的方法,接著又比較和觀察,使幼兒了解泡過和沒泡過的黃豆的不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又運用電教手段豐富了幼兒的認知;最后,通過品嘗豆制品,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愛吃豆制品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吃豆制品。
2.通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黃豆外形特征的基礎上,知道豆漿的簡單制作過程,并了解黃豆還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活動準備:
課件、干濕兩種黃豆人手一份、豆漿機、小杠子每人一個、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給幼兒介紹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課題。
(二).展開:
1.初步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1).課件中提出問題:觀察黃豆寶寶長什么樣的?
(2).教師進一步引導:“黃豆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是
什么形狀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黃豆寶寶。”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2.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干濕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征,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課件提出問題:“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觀察干濕不同的黃豆。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
一些,顏色淺一些。
3.觀看豆漿的制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1)、利用課件觀察做豆漿的過程,了解制作豆漿的方法。
(2)、現場制作豆漿。
4.在煮豆漿的同時讓幼兒觀看課件,了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豐富“豆制品”一詞。
5.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結束:
幼兒聽音樂喝豆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