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6 21:52:12
2、愛心體驗―――“大帶小”活動
多元智能中有一種人際交往智能,即察覺并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圖、動機的才能。有很多人表現出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善解人意,對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動作領會很快,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并理解問題。人際交往智能發達的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卓有成效的教師、心理咨詢專家等。為了將幼兒園的德育教育與人際交往智能相結合,我們組織了由大班哥哥姐姐帶領小班弟弟妹妹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如“大帶小”一起勞動,“大帶小”一起進餐,“大帶小”一起游戲等。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倍加關心,而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無比信賴。心靈上引起共鳴,使大班幼兒體驗到了付出愛的快樂情緒。通過這種活動,培養了幼兒相互關心、相互照顧、團結友愛、和善交往、做事情要有責任心等優良品質。還有,專題活動“歡歡喜喜獻愛心”。到社會福利院去慰問孤寡老人、關心殘疾兒童,贈上一份禮物,獻上一份愛心,同時也教育孩子更加珍惜我們現有的美好時光。既培養了人際交往智能,又對幼兒進行的德育教育。
3、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創設良好育人環境。
幼兒園的所有學習活動,必須符合多元智能學習的思想。孩子透過“主題”或“專題”的探討,來了解與生活相關、有益處,而且是感興趣的題材,同時也可以參與操作,并體驗多元化、個人化、合作化等有價值的學習。
在每年傳統的節日里,我們在歡慶節日的同時,都會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三·八”節進行愛媽媽、愛阿姨、愛奶奶的教育:節前,老師向幼兒介紹節日的名稱、日期,同時,要求每個幼兒在家了解媽媽、阿姨、奶奶的辛苦,從中使幼兒萌發尊敬媽媽、尊敬為社會作出貢獻的阿姨們的情感。節日當天,小朋友把親手做的大紅花獻給媽媽,還與老師一起制作展板“媽媽,您辛苦了”。節后,教師要求幼兒在家為媽媽、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請家長把孩子做的好事記錄下來,大家拿回來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間起到榜樣和鼓勵的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使幼兒懂得了尊敬媽媽等長輩,并且明白了表達感情要付之行動的道理。
“十·一”
國慶節來臨之際,我們結合親子活動,設計了“愛祖國–愛家鄉”的主題活動。通過了解家鄉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使幼兒萌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敬老節”到敬老院進行慰問演出,強化幼兒對老人的敬愛之情。我園還堅持每周一升旗制度,著重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幼兒是在活動中成長的,幼兒的發展是通過活動實現的。因此,我們非常注重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幼兒德育的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適合幼兒的主題活動。如:在小班,組織了“能干寶寶”的勞動活動,幫助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組開展“爭當環保小衛士”,
在大班,組織了“奪冠”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勇敢精神和協作能力;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標志,每個區域活動角,均有值日生負責整理,且輪流擔任。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三)善于抓住鍥機,將多元智能理念滲透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的創始人加德納有一句名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面對千差萬別的幼兒,教師要真正做到對每一個幼兒的平等對待,使教師走出以片面的、單一的標準評價幼兒的誤區,開始以多元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幼兒,以寬容的心態接納和信任每一個幼兒。要由“發現和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轉變為“創造適合每一名兒童的教育”。
在奠定良好行為習慣的幼兒期,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滲透多元智能的理論,發現幼兒的強項智能,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變得心靈手巧,每天的行為習慣也養成了。我們要把多元智能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幼兒有不收拾玩具的壞習慣,如果教師一味批評,效果不會很好,你可以捕捉他的智能強項,利用他的優勢讓他得到你的賞識,那時,你的一句“你真棒,如果你能所以把玩具收拾好,我覺得你就更棒了!”效果肯定事半功倍。教師要學會“捕捉”
幼兒的智能強項,時地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穿戴特別整齊、漂亮,教師用稱贊的語氣表揚小朋友們:“咦,你今天特別漂亮,對不對”?幼兒肯定會高興地回答說:“對”,教師可趁熱打鐵說:“你自己漂亮還不是最美,你的畫要跟你一樣漂亮才行,你看,你的畫涂色涂得很亂,怎么辦呢?”這時幼兒肯定會自覺的把畫涂好。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四)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將多元智能與德育相結合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眾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但是對我影響最深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的教育。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的共識呢?那么我們該怎樣運用多元智能進行家庭教育呢?
首先,利用《家園園地》、《家園著通車》的形式向家長宣傳關于家庭對幼兒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宣傳,如:關于培養幼兒愛勞動方面,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勞動是大人的事兒。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這是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培養幼兒的愛勞動習慣是幼兒本身發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內容合適,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向家長宣傳愛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對幼兒的可行性,使家長從內心贊同我們的觀點并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還組織了“家長老師”活動。請各種職業的家長到我們的班級來做一次“爸爸老師”、“媽媽老師”,讓他們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它與人們的關系,還可以請家長從自己的興趣或職業特點出發,為孩子們設計一個活動,這項活動讓幼兒認識到了自己的家長是多么的能干,培養了幼兒愛家長的情感,同時還較好地促進他們形成自信、開朗的性格。
其次,仔細觀察您的孩子,看看孩子在以上的八種智能中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很快你就會發現孩子身上的確表現著某種突出智能,這時候你應該為孩子創造條件進一步發展這些優勢,強化孩子的興趣,這對發掘其它潛能非常有益。
接著,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并為孩子提供一個多元發展的學習環境。“聽故事,學知識”的教學方法更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如:故事《貝貝的手帕》中貝貝的手帕不小心丟了,很多小朋友幫貝貝找手帕,反映了樂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過讀、聽、看建立一種正確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將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很大的促進。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是有潛質的,但潛能的范疇與性質卻呈現出個體差異,因此,個人的某種智能常常會表現的異常突出。其它方面的智能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以潛能的形態存于我們心靈之中,只要給予適當的鼓勵、機會、環境和教育,幾乎每個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達到相當高度的發展。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我們的任務就是將多元智能理論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中,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總之,多元化滲透的德育教育,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請您相信吧!每一個孩子都有無數智慧的閃光點,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就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