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19:46:30
自主學習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社會課程”的綜合要求創設教育情景或是環境,使幼兒由“動機、興趣、需要”展開各種活動,自主的選擇學習的方向與目標,在自由的探索和學習中獲得成長。
幼兒的主動性是兒童自身發展的需要。早期培養兒童這種主動學習及探索的精神,使他們獲得一定的啟蒙性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對兒童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創設一個能允許兒童自己擺弄、操作的重要條件,是促進幼兒教育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們在美術教學上立足于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鼓勵幼兒嘗試,把幼兒作為美術活動的主體,是創作的主人,在教學中讓幼兒處于積極的主動活動之中
一、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核心是以幼兒發展為主
強調以幼兒發展為本,這點對于活動設計至關重要,因為“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幼兒發展為中心”這兩個不同的出發點將形成兩種全然不同的設計結果和教學結果。
(一)美工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需求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那么再好的活動形式、活動內容也會失去其教育家紙、教育意義。興趣是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
1、生活情景中生成生活目標
幼兒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景”相結合的。
《我愛媽媽》是在婦女節時設計的活動。幼兒表達情感是直接的,而讓幼兒通過繪畫手段來表達情感也是幼兒表現內心世界,抒發情感的有效途徑。活動結束后,呈現在我們面前孩子們的作品是風格各異的,表現了孩子們美好的愿望。“媽媽過節就像過生日一樣,我送給媽媽一個大蛋糕,還讓媽媽許個愿!”,“我要和媽媽一起去公園玩,讓媽媽開開心心地過個節”,“我送媽媽一束花。”這些作品使孩子在積累了一些繪畫技巧及生活經驗后的體現,激發了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生成新的課程
孩子天生愛探索,對許多事物感興趣,這許多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索的問題本身就隱含著教育所要追求的許多價值和目標。因此教師要把教育的出發點從教材轉向兒童,善于扎住幼兒感興趣的失誤,生成新的課程。
我們班里養了許多金魚。每天清晨我給魚兒換水時,孩子們都會圍在我的身旁看個不停。“多漂亮的小魚呀!”,“這條紅色的最漂亮!”,“看,小魚的尾巴長長的。”“它的眼睛圓圓的,鼓鼓的。”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將自己觀察到的小魚的外形特征描述出來了。于是我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讓幼兒用手中的筆畫出漂亮的小魚。有的幼兒用水彩來畫,有的幼兒選擇了水墨畫,還有的幼兒將整幅畫變成了小魚的故事。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
(三)將活動的目標轉化為幼兒的需要
教育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地發展。全面落實教育目標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幼兒的活動中有些包含重要價值的內容幼兒卻不一定感興趣,或暫時不敢興趣。此時就需要教師通過設定情境、語言引導、材料提示、游戲等方法巧妙地引發幼兒的內在體驗和需求,使目標真正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音樂區中,我投放了新疆的服飾,在班內布置了許多反映維族民族特點和生活習性的圖片。孩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依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引出了美工活動“制作新疆帽”,孩子們積極地參與活動,探索如何能制作出六角帽。孩子們反復嘗試:正方形的紙能制作出四角帽,如何才能做出六角帽呢?孩子們通過探索學會了三等分,剪六變形。在進行裝飾時幼兒認識了對稱,學會了對稱地裝飾。在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和主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們運用自身所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及受到的啟發來解決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達到生成目標。由此又引出了一系列的活動:歌曲《娃哈哈》、創編舞蹈、布貼畫《民族娃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