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23:05:52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我們選取了本班46名幼兒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究,教師根據課題,分別對這46名幼兒研究前后進行測查。統計結果如下表。由表一可見,通過開展“指導家長創設良好家庭美術環境,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研究工作,家長的觀念、行為都有了較大變化。全班46名幼兒家庭中,為幼兒創設“美術角”的從原來的18家上升到31家;經常與孩子一起購買美術材料、玩畫畫、做手工游戲的從9家上升到36家;能夠耐心指導孩子在畫紙上大膽作畫的家長也由2名增加到20名。
為此,我們以家長的需求和已有的育兒經驗為工作起點,設立了專門指導家長在家為美術啟蒙期的孩子創設良好美術環境的“知識參考欄”,在“知識參考欄”中,我們每月定期放置一些有關美術方面的報刊、雜志,向家長及時宣傳一些育兒知識和環境創設良方。并通過“家園小報”、“家長園地”或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陳鶴琴家庭教育環境創設的思想,進一步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對創設家庭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我們舉辦小組聯誼活動,開展圖片、小制作展覽等活動,使家長從觀念到行動上都有較大的認識。通過以上活動,使家長能在為幼兒創設良好美術活動環境、發展幼兒動手能力的教育目標、內容上做到心中有數,對幼兒的家庭教育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他們在指導方法、態度、行動上也都能化干預為支持,化責備為鼓勵,化被動為主動,促進了子課題的深入開展,也對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研究起到了促進作用,使研究工作能夠持之以恒的開展。
由表二可見,通過家園共育,幼兒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對全班46名幼兒進行前后兩次測查,我們發現,生活自立能力好的從原來的18人增加到34人;能自己動手繪畫、做手工、做小玩具的從原來的21人上升到40人;觀察能力強的從原來的8人上升到30人;想象力豐富的從原來的12人上升到34人。孩子們的χ2檢驗差異十分顯著,而且他們大膽地在新環境中嘗試新的活動,繪畫、小制作等小技能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對繪畫、手工、小制作等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并且能夠充分展開想象,大膽地進行創新。但孩子們平時活動中的獨立意識,如常說“我會”、“我自己來”、“不用你幫忙”的觀察和測查發現,差異不顯著,說明進步不明顯,還需要家園合作,加強對孩子們獨立意識的培養,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探索,不斷給予支持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爭取更大進步。
四、思考與啟示
在調研指導的三年中,幼兒園通過組織家長們學習科學育兒知識、聽家教專家講座、開經驗交流會、參加半日開放活動等,使他們逐步形成科學育兒的理念,真正成為孩子“做”的指導者、參與者,而不是真理的傳授者。家長在家里為孩子創設活動條件,提供活動機會,讓孩子自己在活動中游戲、操作、體驗、感知并獲得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使孩子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調研結束后,我們發現,家長創設家庭美術環境的意識得到明顯提高,幼兒動手能力也有顯著進步,基本達到了家園互動互補的教育目的。與此同時,老師的理論水平在指導過程中也得到了提高,指導的主動性增強了,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次數增多了,家庭和幼兒園的聯系不斷增加。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過去大部分家長因工作忙而疏于理會幼兒,現在都能抽出時間指導幼兒動手,并能在家中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美術環境;二是過去有部分家長覺得幼兒園“上不上無所謂”、“也就是玩玩而已”,現在都能主動同老師溝通聯系,詢問孩子的日常表現和興趣愛好,經常會因孩子的一小點進步而高興不已,對幼兒的關心溢于言表。
當然,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幼兒園和家庭都客觀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應當引起我們重視,以便在今后的調研活動中改進。一是因部分家長工作較忙,對幼兒園工作配合不到位,影響了活動的效果。二是幼兒園宣傳力度、走訪面和家訪密度等方面做得還不到位,沒有足夠引起家長的注意。三是教師業務水平還不夠全面,對家長的指導能力較弱,在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方面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難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