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2:50:36
三、運用多種方法,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以往的美術教育活動多以模仿畫為主,它的教學特點正是以訓練技能技巧為主的范畫教學。這種教學只要求幼兒亦步亦趨地按教師的畫法步驟臨摹。孰不知在繪畫過程中它抑制了幼兒的創造,扼殺了幼兒稚拙而天真的繪畫方式,使幼兒產生了盲目服從的權威的心態,喪失了主動表現的自信心,不利于健全人格的發展。
正因為意識到這一點,筆者與另一位老師開設實驗班,重點研究兒童畫的定位與兒童繪畫的指導方法。共同承擔了有關美術教學中創造性教育的課題的研究。打破了以往教師一筆一劃教,幼兒機械模仿的模式,而是真正以幼兒為主體,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以下本人以兩個實例闡明:
第一,故事中的畫。即聽一段幼兒熟悉的故事(故事形象簡單明了,易于幼兒操作),讓幼兒聽后想象講述其中一段,然后畫出來。例如:(《龜兔賽跑》),第一遍故事講完后,提出了以下問題: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一段?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后,接著提問:你覺得故事中的主體人物是誰?這個問題是幫助幼兒確立主次、突出主體物、有利于畫面布置的。最后,幼兒通過嘗試,在沒有任何范畫幫助下,獲得了成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延續第一個活動,我們又開展了聽音樂畫圖。如果上一個活動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那么這個活動則完全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如在大班教學時,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我們選擇了較歡快的音樂(《動物音樂會》),欣賞音樂時,幼兒的興趣被這快節奏的樂感所激勵,都合著音樂打起了節拍。欣賞完畢后,我們可提問:這段音樂好像說了什么事情?幼兒發表了意見:“好像小白兔在跳舞”;“好像在開音樂會”;“好像小刺猬在彈琴”……等有創意的想象。幼兒各抒己見后,便開始在
音樂聲中作畫。
在這兩個活動中,我們提供的作畫工具也是不一樣的,可由幼兒根據需要選擇。教師在這兩個活動只能感一直采用引導性啟發與激活性啟迪的方式指導,也將各領域內容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因為孩子的自我表達與創造性表現需要豐富的知識與經驗作基礎。我們教給幼兒的是繪畫的能力,再指導他們將所掌握的能力與自己特有的方式結合起來靈活應用。
四、合理的評價幼兒作品,提供相互學習的氛圍
幼兒的美術創造,是一個極為個別化的活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構思與表現,不可能知道別的小朋友在想些什么,畫些什么,有些什么獨特的表現。所以,教師不應以畫得好或壞來評價幼兒的作品,應該說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教師應及時介紹個別幼兒的創作思路和獨特表現。每一次活動以后,我都張貼幼兒作品,引導大家共同欣賞,請幼兒自己說說哪一幅作品你覺得有創意,可以學習、借鑒,并引導幼兒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發現其中的優點,鼓勵大家相互學習,相反,僅僅對個別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提示,對一個班級來說并沒有強烈的感染力,即使再及時、準確、有感染力,也并非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在創作過程中,要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絕對安靜的氣氛會形成一種沉悶的環境,不利于活躍創造。因此,恰當的指導方式最具有決定因素的就是教育的即時情景和兒童的需要,因為對幼兒影響最大的是學習的過程而并非是完成作品。
幼兒園美術活動與其他活動一樣,主要著眼于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繪畫教育的價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繪畫技能有多么熟練,或畫出了什么驚人之作,而是通過啟發幼兒創造性地學習,使幼兒學到自己理解的知識技能,使每個幼兒發現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其實真的很棒,建立起大膽創造地自信,把自己潛在的創造力充分表現出來,培養其大膽、自信、思路敏捷和具有進取心,從而促使人格健全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