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2:46:57
在二十一初,德雷斯德納就提出:“繪畫是富有創造個的一種藝術。”幼兒教師應堅持對幼兒繪畫與創造的實踐探索以幼兒為中心,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用心靈去繪畫,使他們的創造潛能的到發揮。
一、轉變觀念是創造的前提
幼兒教師要在繪畫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要適應教育的發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要一味的追求幼兒的繪畫作品畫的像不像、好不好。而是要在繪畫教學中把培養幼兒的創造精神放在首位,實施創造教育,讓幼兒在創作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按自己的意愿來表現,努力拓展他們的創造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創造潛能。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認為課堂上沒有孩子說話課就上的好,所以不讓幼兒在課堂上發表意見。幼兒的創造性往往就是在探討、講敘中表現出來的。所以說教師在繪畫教學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改變灌輸式做法,允許幼兒在活動中表現自己想法,允許他們把想法表現在畫面上。
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都要有創造性,對于幼兒的創新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為幼兒搭建創造的平臺。如,在繪畫活動《這不是帽子》幼兒根據各種不同的帽子想象添畫。教師可啟發幼兒:改變方向看看像什么?鼓勵幼兒“異想天開”,幼兒想嘗試、想變化、想創新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創作出各種新奇有趣的形象,在引導幼兒創作時,對幼兒的點滴創新都要給予積極的評價。
教師要采取開放式的教育模式,采取嘗試性教育,使幼兒最大限度的展現自我。
二、興趣是創造的基礎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趣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心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幼兒活動的欲望,支持幼兒活動的進行。幼兒年齡小,無意注意占優勢,對感興趣的事能積極的參與,對不感興趣的是則產生消極的態度,而創造需要一種積極心態,沒有興趣,創造則無從談起,因此,要充分發揮幼兒創造性,首先必須使幼兒產生興趣,包括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和創造的興趣。
以往教學中過分強調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訓練,壓抑了兒童學習繪畫的興趣。兒童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畫家,而是通過美術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因此,激發兒童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以使兒童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樣,孩子的心情也會變得愉快,注意力也會集中和持久,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觀察也會變得仔細認真,在觀察的同時欣賞美,從而培養兒童的創造的能力。
為了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情景,給兒童帶來新異,新奇的感覺。環境會使兒童以積極的心態進入新知識的探索中,嘗試不同的教學形式在兒童美術教學中帶來的新奇,刺激的情感體驗。如錄像、圖片、范畫、故事、游戲、音樂,形狀想象等教學方式。
為了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創思想空間,多讓兒童講述自己的想法,趣并且大膽地鼓勵兒童可以天馬行空,不著邊際,任意安排故事情節,使他們用畫筆所描繪的天上、地下、世間的萬物都有情有靈。
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主要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實現,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游戲、猜謎、講故事等靈活有趣的形式。如《水果玩偶》,在活動之初布置一個舞臺場景的情境,請幼兒為水果化裝打扮,參加舞會,以此引起幼兒濃厚的活動興趣。
使幼兒產生創新意識和創作興趣,這也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條件。
三、積極的情感是是創造的生命力
繪畫活動中的情感運用一直是被忽視的。其實,繪畫活動不僅僅是兒童對一種技能的練習,更重要的是兒童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兒童的繪畫創作過程正是兒童對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并通過自己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出來的過程。在繪畫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創設寬松愉快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把繪畫活動作為一個快樂的活動過程;其次應激發幼兒積極的情緒情感,讓幼兒進行多種情感體驗,幫助幼兒創作。如每逢節日,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張畫裝飾房間,感受節日的喜慶氣氛。畫幅畫送給親人、朋友,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情和交往的樂趣,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又如,繪畫活動《幫幫地球》出示“哭泣的地球”畫面,請幼兒猜想地球怎么了?該怎么幫助它?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提出“地球生病了”、“地球沒有朋友”等設想,積極地想辦法幫助地球,并通過畫面表現出來,有的畫自己想當醫生給地球治病的,有的畫自己發明地球清潔車,還有的創作出太空中地球、太陽、月亮手拉手好朋友的情景。通過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的態度影響幼兒的情緒情感。教師應以積極贊賞的態度對待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鼓勵幼兒的創新,使幼兒感受到創作的成功和快樂,有利于幼兒的繼續創作。
因此,積極的情感能夠促使幼兒積極地表現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是創造的催化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