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1:43:15
近20年來,隨著整個幼兒教育的變革和數學科學的動態變化,我國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經過了不少調整,大大改變了過去那種重視向幼兒傳授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傾向.變得更重視促進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比較198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以下簡稱老綱要)和2002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新綱要)兩者一前一后對幼兒數學教育目標、內容等的要求,就可以看到這種變化。
老綱要把數學稱為計算,目標為:“教幼兒掌握10以內數的概念和加減運算,學習一些有關幾何形體、時間、空間等粗淺的知識。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趣。發展幼兒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幼兒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在內容上對小班、中班、大班做了具體規定:小班——認識1和許多及其關系;在兩組物體中一一對應進行比較,知道物體有多少和一樣多;學會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的實物,并能說出總數;認識上下、前后、大小、長短;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時間概念。中班——點數10以內的實物,并說出總數;認識10以內數的形成、序數;認讀阿拉伯數字1—10;教會幼兒不受實物大小和形式以及其他特征的影響,正確認識10以內實物的數量;認識長方形、橢圓形,根據形體的明顯特征進行分類;認識粗細、厚薄、高矮;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大班——認識10以內各數的組成,并迅速、準確地進行加減運算,認識加號、減號、等號,會解答應用題;掌握1-10倒數的順序,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學習正確書寫數字1—10;區分10以內的單數、雙數;從自身出發區分左右,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輕重、遠近、厚薄等;認識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根據形體特征進行分類;學習將一個實物或形體等分成2份、4份,知道原實物或形體比每一份大,每一份都比原實物或形體小;認識時鐘,學會看整點、半點,學習看日歷,知道一星期有七天,當天是星期幾,昨天是星期幾,明天是星期幾。
可以發現老綱要的制定受到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的影響,如小班要求以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中班要求教會幼兒不受實物大小和排列形式以及其他特征的影響正確認識10以內實物的數量;大班要求學習將一個實物或形體等分成2份、4份,知道原實物或形體比每一份大,每一份都比原實物或形體小,等等,反映了皮亞杰關于量的守恒的思想。
老綱要的優點是規定十分具體,有很強的操作性,目標上顧及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及其思維能力的發展。但它比較強調數學知識和技能,特別是數的概念、組成、分解、加減、相鄰數等,也比較強調教師的主導和集體教學。事實上,綱要提出的要求越具體,教學任務就多半需要以集體上課的方式才能完成。
新綱要把數學教育納入科學教育的范疇,成為科學教育的一個部分,其目標和要求都很簡略,如目標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有關內容和要求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種表述給人一個感覺,即要大大減少原有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要求幼兒數概念的學習應主要在生活中進行,在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要大大壓縮。
然而,仔細研讀新綱要,可以發現其包含有豐富的新的思想,它們并不因為其表述的簡略而打折扣。與老綱要相比,新綱要預示著新的變革。
首先,教育目標與內容要求更為拓寬。幼兒園階段的數學學習,應建立在孩子的親身經歷、好奇心和熱情的基礎上,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教給幼兒數與運算的知識技能,還要培養幼兒對數學的情感和良好態度,使幼兒掌握數學方法,如怎樣推理、怎樣解決問題、怎樣交流和表達等等,從而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使數學活動真正成為幼兒頭腦發展的體操。
其次,教育形式和方法要求與幼兒的生活更為貼近。兒童的發展是分階段實現的,在發展的每個階段,兒童都以他的生活為基礎而形成他自己的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方式。個體從出生起就置身于充滿形狀、大小、數量、時空位置等等關系的數學世界,在和這樣的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建構著自己的認知,實現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因而只有貼近幼兒生活內容的數學教育才容易為幼兒理解和接受。
第三,教育指導方式要求更有創造性。新綱要要求幼兒數學學習內容來源于生活,或者說盡量減少知識點的灌輸,但這并不意味著排除旨在幫助幼兒提升和抽象數概念的教學。在影響幼兒學習數學的諸因素中,沒有什么因素能比教師的作用更重要,幼兒學習數學基本知識、鍛煉推理的能力、發展自信心,以及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等等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方法和策略。好的教師能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甚至他的一生。因此,教師應該仔細研讀新綱要,豎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精心設計教育活動。下面,根據對新綱要精神的理解.談談對幼兒數學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的個人意見。
一、關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數學教育應該實現以下目標:
1.激發幼兒對事物中存在的數、量、形、時間、空間及其邏輯關系的興趣,指導幼兒體驗生活中包含的各種數量關系,感知數學的重要性。
2.發展有關數、量、形、空間和時間的基本概念,鼓勵幼兒初步使用分類排序、推理、計算、估算與預測等初步方法探究事物的主要特征。
3.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幼兒運用數學思考、分析問題情境,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巧,解釋和證實自己的答案,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創造性。
4.培養數學的閱讀與交流能力,指導幼兒用自己最能理解的某一語言形式,如實物、圖片、符號、文字等闡述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數學現象和數學關系,并與同伴、教師、家長交流。
5.鼓勵幼兒動手動腦,積極探究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和游戲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學的實用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