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1:33:43
課堂教學是教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當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教學觀,提出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的對話,意味著合作性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往。
對話不僅限于言語方面的交流,還包括更廣泛意義上的非言語方面的交流與溝通。“對話與民主、平等、理解、寬容等聯系在一起,對話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寬容為前提的。”[1],對話式的教學是一種民主、平等、溝通、合作、互動、交往、創造、生成,以人為目的的教學。克林柏格指出:“所有的教學之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的標識。[2]
以新課程改革精神為引領,探索大專課堂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問題,是幼師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擬針對傳統的中專課堂教學的弊端,對走向對話式大專課堂教學提出幾點思考。
一、跨越封閉的課堂時空,走向開放的課堂教學
時空的開放式對話的前提條件,只有開放的課堂時空,才能有師生間廣泛的真正對話。
已有的中專課堂教學僅局限于固定課時的小課堂,以教室為唯一的教學場所,師生間的教學和交往就只發生在校內、課內、教學的課堂上。封閉的課堂時空猶如一口“天井”,師生們在這封閉的“天井”課堂內進行著“坐井觀天”式的教學,將教學聚焦于書本知識和文本信息,使教學陷入非常狹隘的視野中,嚴重地阻礙著教與學及師與生之間的真正對話,造成教學的低效或無效。
在封閉的課堂時空里,大專(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提供給學生的僅僅是課本教材上的有關“教育的意義,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教育的幾種類型和方法”等文本內容,隨著課時的結束,教與學、師與生的交往也就終止,學生獲得的惟有書面概念,缺少走出課外、走出校外、放眼幼兒園、深入實踐第一線的親身體驗,難以滿足大專生主動求知的需求、積極活動的需求和情感體驗的需求,使得她們的理論視野狹窄,實踐經驗空缺,理解運用能力低下,往往眼高手低,會說而不會做,會夸夸其談而不會動手實踐。筆者認為,這是教學的一大失敗。
因此要超越課時,超越文本,超越課堂,走向開放的課堂教學。超越《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課時,即不停留于每周兩節課,而是以課時為源點,將學科的學習、討論和實踐運用延伸到課外,在課外師生間、學生間以專題研究、觀摩點評、個案追蹤、幼兒園跟班觀察為形式,繼續思索探討兒童語言教育的特點、規律、有效方法和途徑,使教學互促相長,師生交往對話超越課時,達到教學的深入對話。超越《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文本,即不局限于教材文字所表達的信息,而是將文本作為基礎,走出教材的束縛,更好地將語言教育的理論知識運用于解決實踐的教學問題,使大專生的課堂學習和實踐鍛煉有機地結合,讓她們既知道怎么教又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能夠活用教材,活用理論。超越《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課堂,即要使大自然、大社會、各類幼兒園都成為大課堂、活課堂,實施活教育,讓大專生在圖書館、閱覽室、科技館、幼兒園等處廣泛地收集兒童語言教育的探討熱點、他人經驗等方面的信息,將小課堂與大課堂相結合,跳出課堂的小“天井”,全方位、多角度地與課程相互作用,展開深入的對話,在自主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二、革新陳舊的課堂內容,走向鮮活的課堂教學
富有新課程教育改革精神,充分體現現代教育先進理念的鮮活教學內容是對話教學的基礎,它使對話教學不斷煥發生機活力和時代氣息。
陳舊的課堂內容已使教學的對話本質褪色,嚴重地阻礙著師生間的交往,難以點燃課堂教學的生成禾口創造之光,使師生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內容前面,逐漸淡化教與學間的新鮮感和吸引力,教與學就像例行公事般地機械進行著,教學變得干癟、陳腐。
當前《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內容陳舊,理論單薄,缺少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尤其在語言教育發展趨勢,貫徹新課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簡稱《綱要》)的精神所必須充實、調整和更新的教材內容等方面乃一片空白,課程內容的理念滯后于幼兒園教育改革的現狀,使得大專生在學習時,在與課程內容的對話中無法體驗教改的新氣息和新做法,倍感教學內容的陳舊古板,單調乏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將學習看作沉重的負擔和外在的壓力,這些與她們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相矛盾,直接影。向著對話教學的進行。
新課改已給我們帶來對話式教學的春意,展示出清新、鮮活的一派教改氣象,貫徹《綱要》,革新大專《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課程內容是當務之急。為此,要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充分反映《綱要》的全貌和精髓,以兒童語言教育活動中情感態度的培養為首要價值取向;必須凸顯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是在人與人的交流、溝通過程中得到發展的;必須凸顯支持性語言教育環境的創設,讓學生深刻理解創設自由寬松、積極互動的語言交流環境,提供圖書讀物,鼓勵兒童交往、交談的重要性;必須凸顯早期閱讀、書寫的教育,讓學生深刻理解兒童早期閱讀的真正內涵,能夠利用自然、生活化的情境、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兒童對書籍、閱讀、書寫和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記、文字符號的興趣,讓兒童學習一些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必須凸顯個別教育的指導,重視兒童個別交談、兒童之間的自由交談,對有語言障礙的兒童給予特別的關注,并與家長和有關方面密切配合,積極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必須凸顯各領域教育的滲透,讓學生逐漸形成整合教育的思想,深刻理解發展兒童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兒童的經驗,提供促進兒童語言發展的條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