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石景山實驗小學 2009-07-03 15:23:08
內容提要:
說到詩情畫意,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語文課,如果我們把美術課的課堂也變成詩情畫意的課堂,那對學生們來說將是多么奇妙的課堂感受啊。小學生正處于有強烈好奇心、最活潑最好動的時期,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需要藝術的熏陶、需要詩情畫意、需要激發求知欲。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創設詩情畫意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扮演情境的“創設者”和“設計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情感的“陶冶者”、“情緒被激發者”。從整體上看,課堂是以教師創設情境為主導,以學生感受情境為主體,師生基本處于平等的地位。藝術是靈氣的化身,藝術是教育的點綴,藝術教育必將為教育追隨者賦予詩的韻味、美的享受。作為藝術教育的核細胞——美術教育,也必將能使小學這個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讓校園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孩子享受到快樂與浪漫,讓小學美術教育得到健康和諧地發展。
主題詞:
詩情畫意、奇妙的課堂感受、
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
說到詩情畫意,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語文課,如果我們把美術課的課堂也變成詩情畫意的課堂,那對學生們來說將是多么奇妙的課堂感受啊。小學生正處于有強烈好奇心、最活潑最好動的時期,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需要藝術的熏陶、需要詩情畫意、需要激發求知欲。如何讓美術課“活”起來?如何讓學生在美術欣賞中既掌握美術知識受到美的教育,又啟迪智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呢?
一、詩情畫意的美術課堂有什么優點
創設詩情畫意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我覺得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教學情境,蘊涵著巨大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新課標特別強調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力求做到避免課堂僵化,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我覺得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可以使師生雙方都處于精神亢奮的狀態,可以把二者引入知識、智能的交流之中,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運動。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前提。我在給學生上立體紙工《不倒翁》這節課的時候,為了把學生帶入課堂情景,課堂開始的時候,我邀請幾位同學跟我一起演唱歌曲《不倒翁》,并且邊唱邊表演有趣的動作,學生們可開心了,一下子就調動起學生想要趕快制作不倒翁的興趣。
孩子越小,他的天地越大。對學生來說,把想象變成圖畫,差不多是每一個學生都愿意做的事情,在他們的畫面上,人可以比山大,一棵樹上可以同時長出蘋果和香蕉,在我們看來一條破舊的板凳也會成為他們手中開動的汽車。課堂上用來啟迪學生思維的語言要通俗易懂,描繪情景時講述速度要適當放慢一些,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聯想,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頭腦中形成一種新的形象。比如在《海底世界》一課中,我先讓學生觀看一些海洋小動物的圖片,然后用緩慢而有節奏的語言給學生描繪了一個夢幻般的情景:海水閃爍著朦朦朧朧的藍光,成群結隊的小魚和慢悠悠的大魚穿插交錯,游來游去,溫柔美麗的魚和兇猛怪誕的魚在水中共同生活著,海底有地殼裂縫,有平坦的沙灘,還生長著美麗的珊瑚、碩長的海草、海菜,飄動著游離的海藻,我們認識的螃蟹、貽貝、蝦等各種動物上下出沒,也有我們從未見過的怪物,活象陸地上的蒲公英……各種各樣我們不認識的生物太多了,如果我們能潛入海底,將會看到什么景象呢?語言的描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打開了想象的閘門,文字的內容在學生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幅畫面,吸引學生一步步邊想邊畫,用稚拙的筆表現他們體會到的美麗多姿的海底世界。
二、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應用詩、情、畫、意
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新課改倡導學科整合,強調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在中國畫里,有“詩書畫印融于一爐”之說,王維之的畫就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我國歷史上繪畫還曾被稱為文人畫。在國畫課里你可以詩情畫意,揮灑你的國學知識,如我聽過這樣一節課,課的開始老師帶領學生們欣賞詩朗誦《梅花》,老師采用古琴演奏的樂曲作背景,誦讀的是梅花,一下就渲染了藝術的課堂氛圍,也更加貼近課題《詩情畫意》。還有,這位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出示了古詩句“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用簡捷精辟的詩句提出了繪畫的重點。我覺得“融詩寓畫”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以詩、詞、兒歌為基點,對同一內容實施構圖、造型、色彩訓練的課堂教學形式,這種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調整學生繪畫膽小的不良心態;開拓學生創作思維,使學生逐步形成愛繪畫的內部動力機制,從而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情——創設情感感知美體驗美。情感在美術教學中是以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為目的的。如我看到一位教師美術第2冊《可愛的動物》一課的部分教學設計如下:1、啟發提問: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們最喜歡的又是哪一個動物?它長的是什么模樣的?2、觀察錄象,看看動物的樣子是什么樣的?老師學一個動物的叫聲,你能猜出來是什么動物嗎?誰還能模仿動物的動態表演一下這個動物?3、老師喜歡和老牛交朋友,小朋友們喜歡和什么樣的動物交朋友呢?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美術教學的部分片段,導入部分進行了設問,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創設了情境;展開部分師生看完錄象,老師首先參與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體驗動物的神情模樣,再進行模仿動物的表演,整個過程可描述為“設問——看錄象——模仿(游戲)”。這樣用參與性極強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表現生活,從而做到動物的各種特點讓學生盡情領略。在美術的課堂教學上我們主要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如前面列舉的《可愛的動物》教學設計中老師學的動物叫聲,把學生帶入某個情境,使學生領悟出是何種動物,進而激發了學生對美的感受,更有力地提高了學生對學好美術的欲望和興趣。這種模式緊緊圍繞“情境”來展開,教師扮演著情境“創設者”、“設計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情感的“陶冶者”、“情緒被激發者”。從整體上看,課堂是以教師創設情境為主導,以學生感受情境為主體,師生基本處于平等的地位。當然,在我們進行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美術教學模式,并且每種教學模式都可以有許多變式,但情感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情感是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并培養學生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
畫——融入大自然這個天然的畫卷。大自然即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它不僅開闊心靈,陶冶人的性格情操,還能增長科學知識,培養探索精神。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美,不但要欣賞,不但要領略,還必須要通過想象和聯想產生審美過程中的“再創造階段”。正如康德所說:“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它有本領能從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創造出另一個相像的自然界。”學生創作熱情源于美的啟迪。風景優美的大自然更是激發想象力的搖籃。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年齡小喜歡好奇好問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做到多看多問多想,抓住事物的整體特征,琢磨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品味不同的美感,加深記憶。這時只要給他們一點點啟發,想象就象長了翅膀一樣,他就會把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樹林變成一座美麗的莊園,天空中飄動的白云,他們可以看作小鳥、大象、小羊等各種形象,充滿詩情畫意。
意——美術與音樂的完美整合。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不能象繪畫和文學一樣直接描繪出事物的具體形象,音樂既有形象思維,也包含著抽象思維,它對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和精神境界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可以喚起人們對生活回憶的聯想,誘發想象,同時也間接反映一些生活現象。比如在講《鳥是我們的朋友》一課中,我先給學生講述小鳥的體形特點,然后,播放了一段悠揚的音樂,讓每個孩子閉上眼睛邊聽邊想,隨著音樂做一個“夢”。一個學生告訴我說,他看到了一片翠綠的小樹林,清清的小河里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各種各樣的小鳥和睦相處,有輕巧的百靈、長嘴巴的翠鳥,還有森林醫生——啄木鳥……真美啊!也有一個同學說,這是小鳥夢想中的樂園,他的畫面一半是砍伐后所剩的樹樁、被污染的小溪和滿地的垃圾,一半是鳥語花香。他要呼吁人們保護環境,給小鳥一個美麗祥和的樂園。音樂中的聽覺形象只能引導學生去感受,畫面上的具體物象是學生們通過想象來完成的。
音樂走進了美術教學,讓課堂充滿了詩情畫意。音樂改變了課堂的沉悶氣氛,美術又以畫面使抽象的音樂增強了形象性,兩者和諧統一,既有利于營造課堂教學的審美氛圍,又有利于學生愉悅身心,激發靈感、開創思維和陶冶情操。美術課做到了聲中有畫畫中有聲,我們的美術教學會更為輕松和愉悅。
三、詩情畫意的美術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無論是科學家、發明家、設計師還是作家、攝影師,他們的構思創新都必須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之上,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正如法國評論家波德亞所說:“想象是藝術家一切才能中的女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五歲左右的孩子想象力最發達,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這個時期,對于他們可通過故事、詩歌、兒歌的敘說,激發好奇心和興趣,從而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小學生很富于想象,在他們的眼里,一個平淡無奇的物體、一件司空見怪的小事,都可能激發學生無盡的想象,如果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創設詩情畫意的教學氛圍則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教師的任務是“刺激潛藏在每一個幼小心靈中的天生的沖動,即創造、探索、處理材料的欲望。”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做一名導航員,更重要的是做學生的朋友,將自己的姿態降低到與學生視線同一高度,和學生們一起玩,在玩樂中引導學生放松身心,喚起記憶,遨游自由想象的空間。比如在《指紋畫和掌紋畫》一課中,為了給學生一個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課前,我在教室的四面墻上貼滿了白紙,課桌集中到教室中間,讓學生圍著桌子坐成一圈,面前各有一個擠有顏料的調色盤,讓他們在墻上的白紙上印上他們的指紋和掌紋,看到他們興奮的樣子,我趕緊趁熱打鐵,故作得意地對他們說:“我可以把我印制的指紋添畫成一只小鴨子。”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過來,我用彩筆簡單添畫兩筆,一只小鴨子就出現在畫面上。帶學生說一首兒歌:小鴨子,嘎嘎嘎,走起路來搖呀搖,一搖搖到池塘里,高高興興洗個澡。然后讓學生們踴躍參與“誰來添畫小鴨子的朋友?”學生們的小手爭先恐后地高高舉了起來,很快,一幅生趣盎然的小鴨子找朋友就躍然紙上了。“他們要去捉小魚”、“他們要去做游戲”。在這堂課上,學生學得活,學得生動,想象力得到極大的發揮。
藝術是靈氣的化身,藝術是教育的點綴,藝術教育必將為教育追隨者賦予詩的韻味、美的享受。作為藝術教育的核細胞——美術教育,也必將能使小學這個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讓校園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孩子享受到快樂與浪漫,讓小學美術教育得到健康和諧地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