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4:57:09
世間因為有了情感,才讓人內心懂得關心愛護對方。那么,美麗的山川、河流,動植物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愛和保護。從小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從內心深處萌發的愛和保護更有效,更能推動環保工程的發展。
一、創設綠色世界,讓孩子感受自然。
在幼兒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一個絢麗多姿、充滿無數問題的世界。為了讓幼兒有而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我們幼兒園組織他們走進“綠色的天堂”。走進幼兒園,到處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孩子們親手播種的花草迎風搖曳;走廊里,老師們用麻繩、木棍、貝殼等制作成的壁掛精美、雅致、富有童趣;園內張貼環保標志,設置垃圾分類回收箱。讓孩子們雀躍在藍天白云下,嬉笑于綠草鮮花間,處處洋溢著春天般的勃勃生機,流淌著美麗和祥和。孩子們感受到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的美麗。教室環境也可以增強幼兒對環境的了解,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美化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如在教室里專為孩子們開辟的自然角和動物角,養著許多適合生長的動物和植物,如蘿卜、洋蔥、大蒜、小魚、烏龜、螃蟹、泥鰍龍蝦等,讓幼兒輪流照顧、觀察,孩子們因此掌握了許多動植物的知識。我班的孩子對小動物非常感興趣,他們會自己去觀察它們是什么樣的?它們在干些什么?它們和小伙伴在一起住得開心嗎?孩子們用繪畫、記錄等多種方法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并且孩子們生成了自己的討論話題“水里生活著哪些小動物?它們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它們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它們是吃什么長大的?”孩子們通過向爸爸媽媽了解,通過自己的發現,通過老師的幫助,了解了許多有關水生動物的許多知識。種植和飼養的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從小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也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學習的興趣。而利用各種費舊材料和自然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手工制作來打扮教室,更讓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如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小動物的形象,拼剪成各種圖案,用費舊的報紙做成大樹。我們的教室變得更加有意義,培養了幼兒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
二、創設利用自然物質環境,注重幼兒情感體驗。
蒙臺梭利說:“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兒的認知結構是通過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發展起來的。因此,幼兒園室內外環境應具有目的性。例如:我班以森林為主題,創設環境。首先,森林是一切綠色生命和大自然小動物生長的地方,師生共同討論:森林里有哪些小動物、植物呢?其次。根據討論結果來動手做。幼兒參與我們選擇了一些廢舊的牛皮紙,掛歷紙拼貼大樹的樹干、葉片和花草。再比如在玩中,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春天的變化,如:小草變綠了;迎春花開了;樹葉發芽了,長出來了等等。為了讓幼兒了解大自然,培養他們對動植物的興趣,發展他們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我們還在自然角里種了許多常見的蔬菜,飼養了魚、蟹、小蝌蚪等等。對于這些動植物孩子們接觸多了,觀察多了,就會發現許多問題,引發的思維也多了,這一活動既是在幼兒的興趣之下自發產生的,又是在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下進行的。通過活動,孩子們的社交思維、語言表達等能力都得到了發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科學的客觀實在性。對于集體中的每位幼兒在主題實施過程中,他們都是活動的主人,都是參與者、設計者、收益者。
三、家園共攜手,注重情感的交流,積極參與環保。
利用家園園地定期定內容地刊出環保教育文章,供每天來接送孩子的家長參閱;如“什么是綠色食物”;“多吃粗糧好”。正是這點點滴滴的環保小知識,每天滲透著家長們,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此外,我們家長還把平時看到的環保教材收集起來,供我們參考,把環境教育滲透入每個家庭,又讓家長在家庭中進行知識滲透。
四、結合環保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滲透環保教育,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施與節日相結合,讓幼兒充分在玩中學、樂中學。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如教育幼兒減少噪音污染,開展“三輕”活動,即:說話輕、走路輕、搬椅輕。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幼兒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好情感,培養孩子們的熱愛動植物、節約用水、保護水源、反復使用廢物、避免噪音的環保意識,增強了他們的環保知識,呼吁更多的人一起來愛護我們美麗的世界,讓大家一起走入綠色的夢。
今日的幼兒是明天的希望,幼兒環境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將盡力把環境教育工作做好,隨著一個個場景的觀察,隨著一個個問題的思索,隨著一個個活動的感悟,把綠色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心中,讓幼兒們逐步明白,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生長在地區的懷抱里,共同保護我們綠色的世界,完善綠色的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