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3:23:17
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表明,每一個發育健康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展示越充分,對其他各方面素質發展的促進就越有效,人的整體素質就越高,而要想有創新,必須先有創新的意識。目前,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甚至更差。
如:有位教師在教幼兒畫圖時說:“照著它畫,不要亂涂!”當她發現有個幼兒沒有照著范例依樣畫的時候,就生氣的責備:“這算什么?大紅花上涂上許多小黑點多難看!重新畫!”她不理解孩子畫的“小黑點”是表現小蜜蜂停在花上采蜜,而以十分隨便的態度扼殺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每個幼兒身上,其實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的,但往往被教師所忽視。有的教師要求幼兒在課堂上靜默端坐,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按教師給的“框框”做游戲等等。這樣,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會失去了自我,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會逐漸喪失,更無創新可言。
幼兒無知、幼稚、好奇心強,好幻想,經常提出各種希奇古怪的問題,會“異想天開”地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想法,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或搪塞、敷衍、或嘲諷、挖苦、或粗暴的加以斥責。還經常批評幼兒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過早的給幼兒下“沒出息”、“笨蛋”等結論,就會使幼兒產生自卑感,從而影響創新意識的萌發與培養,甚至剛剛萌發的創新意識也被扼殺。
那么,在學前教育中,該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一、尊重、寬容幼兒,創造輕松、自由、愉快的教育環境
為了保護和增強幼兒稚嫩的創新意識,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首先是尊重幼兒,這個尊重是建立在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上,教師不在是權威的代表,而是保護、激發幼兒創新的支持者,讓幼兒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問題,即使說錯了也沒關系;給幼兒一定的自由度,使他們可以提高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的進行各項活動。其次,教師要以寬容之心來對待幼兒,幼兒因好奇做錯了事,或因好心辦壞了事,都可以得到適當的寬容,消除幼兒怕犯錯誤的恐懼心理,使幼兒在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中個性得到健康發展,自我意愿得以實現,其創新意識也會隨之萌發。
二、引導幼兒獨立思考,多鼓勵幼兒提問題
創新意識強的幼兒,首先應是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幼兒。幼兒求知欲強,但學習的自主性較差,不習慣與自己動腦筋尋求答案,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往幼兒腦子里“灌”知識,就會強化幼兒學習的依賴性。因此,教師在設計、組織教學時,注重創造性的組織方法,教學內容強調具有啟發性,邊講邊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根據以有知識及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回答問題,如果幼兒答得不對,不全,或答不上,教師應鼓勵幼兒再思考,并做必要的提示、開導。這樣,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就會慢慢的培養起來。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體問、質疑。對幼兒的提問要表現出十分喜歡的態度,這是很有效的強化,會大大增多幼兒的提問行為。對幼兒的疑問及時做出適合幼兒知識水平的回答,并引導他們提出新的問題,產生新疑問。例如:“如果你會飛,你會怎么樣?假如世界上沒有時鐘會怎么樣?”等等。鼓勵幼兒作多樣性、獨創性的回答,讓幼兒在質疑、釋疑、又質疑的思維活動中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三、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鼓勵幼兒“異想天開”
產生創新意識需要有足夠的自信心,但不是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自信心,即使自信心很強的幼兒,在碰到困難或挫折時,自信心也會減退,甚至轉為自卑,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如:多多鼓勵、肯定幼兒的成績;當他失敗時,幫助他找出失敗的原因,引導他走向成功;指導幼兒分階段,分步驟完成有一定難度的活動,幫助幼兒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困難等等。
教師應該多給幼兒創造一些機會,鼓勵他們多嘗試“無中生有”的創新,多憧憬“異想天開”的創造。教師不能潑冷水,而要多加贊揚、鼓勵。并引導他們想他人之未做。這樣,幼兒創新的愿望就會逐漸強烈起來。
四、在各種活動中,指導幼兒進行創新活動
幼兒的創新活動是在強烈的創新意識指導下進行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各科教學中及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提供一定的時間,必要的場所及活動用具,讓幼兒自由地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例如:豐富多采的文學、音樂、美術、游戲、制作等活動;教師還可以專門設計一些發散思維訓練的方法,如運用“用途聯想法”,讓幼兒說出泥、石、水、紙等各有什么用途,運用“圖形組合法”,向幼兒提供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拼版,要求他們拼出不同的圖并說出名稱;運用“符號推理法”,出示一些抽象的圖形,讓幼兒對這些圖形、線條說出自己的想法等等。一日活動中,幼兒碰到難題,幼兒之間發生糾紛等,可讓幼兒發表意見,提出解決辦法等等,當然,幼兒進行創新活動時,教師應始終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幫助,讓幼兒在活動中有可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幼兒的創新意識就會更加強烈而持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