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3:18:54
C、解放雙手。雙手好比兩員大將,要從小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讀死書”、“溺愛”都會使孩子有一雙手卻不會利用。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從自己的事自己做起小班就學著自己洗手、進餐、喝水、脫穿衣物;中班輪流值日、發碗筷、擦桌子、掃地、拖地;大班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活動室的動手角、建筑角、科學發現角,讓孩子在自由活動時間里去探索學習、動手操作。
D、解放嘴。為了解放嘴巴,首先要孩子學會運用語言。為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為孩子提供各種圖片,用以講述、描繪、續編故事;組織晨間談話,“故事大王”比賽等。強調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交往,交往就主要靠語言去完成。鼓勵孩子發問是很重要的,讓幼兒有“問”的自由,愿意說,勇于發表見解,才能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E、解放空間。孩子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自己活動的小天地中。小班的幼兒可以去參觀中大班哥哥姐姐的活動,中大班的幼兒也可以到小班表演節目,幫助弟弟妹妹熟悉環境,這樣,孩子們就擴大了生活空間、增進了了解。幼兒園內開設的美工活動室、音樂室、科學發現室以及大型玩具場地、沙地、水池,讓幼兒能在自由活動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區去玩。家長也可帶幼兒去接觸大自然,看家鄉的變化,走向社會,拓寬視野。
F、解放時間。在一天的活動中,有集體活動時間,更有個別自由活動時間,同時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增強活動密度,讓幼兒有充裕的時間干自己喜歡干的事。
(3)完善評價體系
評價直接會影響到活動的過程和活動效果,教師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最后的結果,而是要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主體性發揮的程度,同時評價也要考慮到個別差異,更要允許幼兒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
(4)倡導教師創新工作
在幼兒園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將教師的教育目標轉換為幼兒的發展目標,對此,提出“彈性計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成課程”):把課程設計看作是教師、幼兒、家長以及社會共同建構的過程,也是一個具有高度動態性、靈活性、開放性的過程,教師并不是盲目的追隨計劃,而是靈活、有目的的追隨幼兒。任何計劃應該有“彈性”,允許教師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加以靈活激動的改變、創新。當然變動要有據可依,要有利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這樣教師的勞動才稱得上是一種創新勞動。
總而言之,觀念層面的東西要轉化到實際行動中,往往有很長一段路。在現實的幼兒教育中,還存在忽視幼兒主體地位、壓制幼兒創新行為的現象,許多幼教工作者習慣于用循規蹈矩的教育目標去一直甚至放棄幼兒生氣勃勃的發展目標。可以說,創新教育是必須的,也是任重而道遠的,仍需要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把觀念切切實實的轉化為行動,而它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我們的孩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