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1:47:01
(三)選擇幼兒熟悉的人:可以是爸爸、媽媽、長輩、老師和小朋友等。
在進行《和爸爸、媽媽做事》的活動中,有的小朋友畫了兩個人,一個高人、一個矮人和一棵樹,樹上有一個個葫蘆,他說:“我畫的是我和爺爺在給葫蘆澆水,我是跪著的爺爺是站著的……”。從畫面中可以看出幼兒已經能把成人和小孩在比例上區分開,說明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已經有所提高了。
三在繪畫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先想好畫什么并用語言描述出來。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認真的設計能夠引發幼兒興趣、提高注意力的問題,使教育步步深入地實現教育目標,在與幼兒之間的應答過程中幫助幼兒回憶、整合已有知識,逐漸形成清晰的概念,幼兒通過觀察、記憶、聯想。想象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行選擇、判斷,學會自己總結,從而確定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例如:在進行《馬路上的汽車》這一活動時,我先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每天來幼兒園路上都是怎么來的?路上都有什么建筑物?路上的人是什么樣子的?有沒有特殊的事情?……然后再請小朋友說。有的小朋友說坐車、有的說騎車、有的說騎摩托車,有的說路上有騎車的人、有高樓。有的說:“我每天都路過一個蓋樓房的地方,看到蓋房的叔叔再干活。”有的說:“今天我看到一輛上海依唯柯和一輛黃大發撞在了一起。”……
(二)在繪畫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提出建議并養成幼兒大膽果斷、做事專注的習慣。在繪畫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仔細認真又要大膽果斷,心情要輕松自如,不可潦草,畫長線時連續不斷地畫,運筆要穩要慢,一筆畫到頭,不要養成畫碎線和描畫的習慣,采用不可更改的彩筆起稿,畫錯了也沒關系,教師要幫助幼兒分析為什么畫錯了,下次要注意調整,養成做事專注的習慣,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
在幼兒繪畫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無所適從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教師幫助了。例如:在繪畫《馬路上的汽車》時,我班有個小朋友坐在那里一動不動,我問他為什么不畫時,他說:“不知道怎么畫馬路?”我問他:“你每天看到的馬路是什么樣子的?”他說:“馬路上有警察叔叔、紅綠燈,還有人行橫道線。:”我說:“那馬路是不是有寬馬路有窄馬路,有時還會拐彎呢?”他點了點頭,然后畫了起來。
(三)教師還應重視幼兒每次繪畫以后的講評這一環節。幼兒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孩子也許一時講不出什么來,因此有的教師沒有重視講評,其實幼兒非常愿意把他想的東西來講給別人聽,不要認為一塌糊涂的畫就是壞畫,也不要認為能力差的幼兒什么也講不出來,但幼兒可以從別人的講述過程中得到啟示,要充分利用這一環節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
例:國慶節過去了,來到幼兒園孩子們紛紛講他們都去了什么地方,孩子們也畫出了各式各樣的畫:其中有個小朋友說去了科技館;還有個說去公園坐空中纜車、說去了天塔,從上往下看汽車就象小火柴盒一樣……其中有的幼兒將畫面分成三份,每份都是一個情節,而且講的津津樂道:“國慶節我和爸爸、媽媽、三姨夫開著汽車去釣魚,我三姨夫一甩釣魚鉤甩著我媽媽了……”。還有的幼兒畫了街道兩旁熱鬧的場面。
四做到家長的觀念轉變工作,家園共同配合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和繪畫創造能力
(一)首先要轉變家長的觀念:不要過分強調技法,要耐心傾聽幼兒每次繪畫后的講述,要不斷鼓勵幼兒繪畫過程中每一次大膽的想象和創意。
(二)在幼兒繪畫過程中,家長要提一些利用幼兒思考的問題,例如:眼睛的形狀象什么?眼睛里有什么?不要直接告訴孩子:鼻子想不象三角形等。
(三)要鼓勵家長帶幼兒多去參觀游覽,在此過程中要幫助幼兒觀察找出觀察對象的明顯特征。
繪畫做為一種視覺語言,可以發揮文字和語言無法替代的心理調節作用。如果你能讀懂他們的作品、傾聽他們的心聲,那你就會真正走進兒童的世界,被他們的世界所吸引,那是任何一位藝術大師所不能比擬的。相信兒童具有繪畫潛能和自發學習的能力,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教學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去注意、去思考,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去表現。愿我們每一名幼兒在藝術教育領域得到充分的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