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1:13:13
數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數、量、形和關系是數學的四大內容,我們介紹幼兒在數、量、形和關系方面的發展特點,并提出相關的教育建議。
0歲~3歲
對數的認識
3歲前的幼兒對數量已有籠統的感知,他們能區分明顯的多和少。當你左手拿2塊糖,右手拿3塊糖,讓幼兒選時,2歲的孩子已知道拿較多的糖果。在成人的影響下,3歲左右的幼兒逐步學會說出個別數詞,并能憑借記憶,按一定順序背出“5”以內的數字名稱。但這時幼兒只是口頭上的唱數,還不能真正理解數的含義,即使他能逐一點數實物,也說不出這些實物有多少。
對量的認識
幼兒對物體量的認識主要靠感知,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分化、不精確。
3歲前的幼兒基本認識不到物體量的差異。
對形的認識
3歲前的幼兒可以認識簡單的三角形、四邊形、圓形。
對關系的認識
數學以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為對象,是對事物關系的抽象。在數學中,關系到處皆是。在這里我們只談排序和樣式問題。排序和樣式都是關系的體現,也是對關系的運用。排序是指事物依據一定的邏輯關系按一定順序排列出來。樣式是指有規則性的圖案、聲音或事件等的重復出現。重復出現的單位就是樣式的核心,構成這一核心的各個部分稱為元素。那么根據核心和元素的特點,樣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重復樣式,如樹葉-小石頭-鉛筆、樹葉-小石頭-鉛筆……和增長樣式,如□○、□○○、□○○○……
3歲以下的幼兒完全沒有排序能力,但他們會找出最大的與最小的物體。
3歲~5歲
對數的認識
3歲~5歲的幼兒在點數實物后能說出總數,并能按成人說出的數取相應數量的物體。這時的幼兒逐步認識到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如2比3小,3比2大,3是由2和1組成等。如果給幼兒提供可以操作的實物材料,幼兒還能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這些都說明幼兒已在較低水平上形成了數概念。
對量的認識
4歲左右的幼兒一般能正確區分物體的大小差異,也能用一些簡單的詞語來表示相應的量,如“我抱著大娃娃”,并且感知物體大小的準確性有所提高,能判斷差別不太明顯的一組物體中最大的或最小的物體。但是,這一年齡的幼兒還不能認識其他量的差異,也不會用詞語來表示。他們對于高矮、粗細、長短、寬窄、厚薄等量的差別,往往都籠統地說成“大”、“小”。
對形的認識
3歲~4歲的幼兒能正確地認識和區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且對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等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能根據成人提供的范例找出與之相同的圖形。
4歲~5歲的幼兒能正確認識基本圖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圖形守恒,能不受圖形大小、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地辨認出圖形。能對相似的平面圖形加以比較,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