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22:14:03
婁葑第二中心小學蓮香幼兒園 金芳琴
所謂社會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識,進行社會交往,內化社會規范,進行自我控制及進行其它社會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社會性發展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幼兒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性,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沒有社交的能力及與人協作的精神,那么,他的心理發展就是不全面的。80年代中期,“日、美、歐學前教育、保育會議”就呼吁兒童個性的全面發展,特別提出要重視兒童的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偏重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幼兒期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應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以促進其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我國學前教育專家盧樂山曾說:“兒童從自我中心過渡到做一個社會的人,重要的變化在游戲之中。”可見,游戲是我們向孩子進行社會化教育的重要途徑,而屬于傳統文化的民間游戲,因為它易學、易會、易傳、及具有較強的趣味性等特點,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且民間游戲在經過漫長的時間隧道以后,它所蘊含著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間氣質和文化素養非常濃厚。同時它也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游戲中也蘊含著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等,都會時時出現在孩子的游戲之中,使孩子們在游戲的假想中,在一次次的反復感受、實踐中,他們的社會道德知識、道德行為、道德情感等社會性的發展不斷得到擴大、鞏固、升華。
一、幫助幼兒獲得成功,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有位哲人說:“自信心是每個人事業成功的支點,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為動力,戰勝各種困難,敢于奪取勝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社會領域對幼兒發展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可見也把幼兒自信心的發展放在了首位。實踐證明,民間游戲特別是民間體育游戲的開展能夠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培養快樂的情感。
民間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娛樂性、隨機性等特點,它的內容一般是生動具體,形式也非常活潑、輕松,同時還配有節奏明快、郎郎上口的兒歌、繞口令等,非常受孩子們的歡迎,孩子們在游戲活動過程中能得到強烈的情感體驗。每當孩子們在克服困難,學會某種動作時,他們都會產生一種喜悅心情,感到自己有所進步而增強了自信心。如:在大班開展的“斗雞”游戲,大部分孩子很快掌握了斗賽的技能,勇敢地和同伴進行較量,但也有個別很膽怯的孩子,不敢和同伴斗賽。這時我就有意識地請能力、體力相當的孩子進行互動游戲。經過老師的不斷鼓勵,并在同伴加油聲下,孩子嘗試參與了。正因為體力相當,孩子之間的懸殊不大,從中孩子也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在這不經易間,孩子的自信心就樹立起來了。此外,如果孩子們在練習一個基本動作或進行某項比賽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務,老師應該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產生一種快樂與滿足的情感體驗。使孩子在今后面臨困難時,都會自覺的充滿信心去努力克服困難。
二、利用集體評價的方式,加強幼兒的規則意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規則和日常生活規則的教育是幼兒階段社會性教育的重頭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社會領域第三個教育目標提出的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各類游戲是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手段,開展游戲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皮亞杰說過:“兒童游戲包含著大千世界的一種縮影。這種游戲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所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而許多民間游戲的順利進行,都取決于幼兒對游戲規則的掌握,如:切西瓜、貼人、貓抓老鼠等。只有共同遵守規則,才能齊心協力地完成一種活動。在平時的游戲中,它們的趣味性都會對幼兒產生誘惑,從而破壞某些規則。如何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規則,從新的角度看問題,成為我們和孩子開展游戲時思考的方向。例如:民間游戲“丟手帕”,它的規則是:幼兒圍成一圈坐在地上,其中一個幼兒在小伙伴的兒歌聲中有節奏的繞圈跑,并偷偷地把手帕丟到其中一個小朋友的后面,邊上的幼兒不能說出手帕在誰的后面。如果被丟到手帕的幼兒因沒有發現自己后面的手帕仍坐在地上,而被丟手帕的小朋友抓住,那么,被抓住的幼兒就要向大家表演一個節目。絕大多數幼兒都能遵守規則,但是,頑皮的幼兒卻難以遵守,經常會說出手帕在誰的后面。此時,我就采取集體評價的方式,請大家來評價這種游戲行為,從而促使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使幼兒的規則意識不斷得到鞏固和擴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