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關村二小 2009-07-02 21:56:25
中關村二小楊剛校長帶領校領導班子成員,打造優質教育品牌,優化教育環境,研究教育需求,以提高人才質量為改革的出發點,以優良的教育質量和服務,重塑名牌教育形象,豐富教育品牌內涵,輸出辦學思想、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學經驗,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實驗基地和中心,成為北京市學習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基地,北京市基礎教育對外展示的窗口。品牌意識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中關村二小推動教育創新打造名牌教育形象的核心動力。該校以超前的理念,獨特的思維視角,充滿智慧和遠見的教育思想,實施品牌戰略,勇于面對機遇挑戰,雙向出人才。搭建師生展示才華的舞臺,編織人才的搖籃,鏈接成功的寬帶。打造出一支由名師及優秀教師組成的有研究能力的科研群體,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用愛與激情彈撥師生生命互動的心靈之聲,演繹教育藝術的精彩篇章,釋放綠色教育生態校園的文化魅力。讓我們走近中關村二小及其教育品牌戰略,解析其個性化思維品質及對教育的超前思考。 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世界的發展愈發呈現出一日千里的態勢,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教育凸現的問題開始傾予空前的關注。毋庸置疑,教育必須適應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教育自身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改革和思考后,正孕育著一場新的變革。在這樣社會背景下,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和決策者,校長無疑已被推到風口浪尖,面臨著優者勝、劣者汰的殘酷競爭。隨著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建立,教育已成為科技園區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區域內的學校已經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教育市場之戰。作為一所位于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核心位置,在北京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市區“窗口校”,中關村二小同樣面對著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機遇,尋求學校發展的突破,在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最終實現從區域名校向現代一流品牌名校的跨越是擺在現任校長楊剛面前的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 校長的現代教育觀念是實現學校發展的關鍵,正確的辦學思想將保證學校發展的正確方向,使學校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并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全面發展的人。中關村二小建校30年,是成就輝煌的30年,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今天,楊剛校長思索的是學校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超越,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當前社會教育需求形勢的分析、從大教育觀的視角審時度勢把握教育發展的脈動,“辦名校,靠的是名師”,楊校長說,“搶占教育發展的制高點和教學質量的制高點,就必須依靠全新的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師隊伍,一支能體現素質教育前沿思想和前沿教育水平的教師隊伍。” 人力資本作為第一資源,成為現代管理者關注的焦點。教師作為學校的兩大主體之一,在學校、教師、學生這個環式鏈條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發展教師,盤活人力資源便成為楊校長辦學思路的一著關鍵棋。楊校長告訴記者:“惟有充分發揮和利用好人力資源,學校才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走向品牌化。” 有鑒于此,上任伊始,楊校長便確定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他說:“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更多的關注人(學生和教職工)的獨立性、人的個性發展、人的存在與價值、人的情感與溝通。作為一校之長,我有責任讓每一位教師實現最好最優發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的價值得到體現,使每個人都有成就感。” 眾所周知,良好的外部環境是主體解放的必要條件,是主體發展的基本要求。在中關村二小,為了激發教師的原動力,提速教師隊伍的發展,學校創設了一系列的外部條件:第一層次是滿足教師們的工作條件和物質需求;第二層次是創建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學術氛圍,滿足教師們的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第三層次就是建立事業成功和個人價值實現的認同機制。 校長的職能是管理,但楊剛校長在學校管理中,并沒有著力一個“管”字,而是變“控制式管理”、“權威式管理”為“科學管理”、“藝術管理”和“人本管理”,在尊重差異、人盡其才、揚長避短、滿足教職工不同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激發教職工的工作潛能,充分發揮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學校領導集體以德樹威,團結奮進,堅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帶頭實踐學校所倡導的道德標準和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對待工作,楊校長決不因事廢人,從不苛責和批評老師,這在二小已被傳為美談。 良好的職業感受是教師超越發展的支點。教師個人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來自于教師正確的職業觀、高尚的品德和職業榮譽感。楊校長說:“學校管理實現以人為本,滿足主體發展的需求,把發展的主動權交給教師本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教師個人和群體發展的同時,取得最大的管理效益。”中關村二小通過必要的物質生活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使教師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和價值,并以自己的工作為榮,進而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觀、事業觀,形成了上下一心創名校的工作局面。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發揮人力資本優勢,中關村二小遵循教育的生態規律,整合教育資源,完善教育生態系統,形成了教育的大環境和小環境、教育的宏觀和微觀及各個因素之間和諧的教育生態鏈。傳承中創新,二小致力于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塑名牌教育形象,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教育和服務。短短幾年的時間,中關村二小從以前的一個校址,已經發展到今天的一校五址,獨家承辦了中關村二小上地實驗小學分校和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小學部。學生也由原來的1500人擴大到今天的3500人。“名牌效應”得到了提升,增值了學校的無形資產,也進一步擴大和輻射了優質教育的服務范圍。 創設良好的軟性環境“升溫”服務意識實現可持續發展 面對社會大環境的不斷革故鼎新,教育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如何延續中關村二小的輝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盤旋在楊剛校長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大課題。在采訪過程中,楊校長以其獨到的見解、活躍的思維、寬廣的視野以及對學校未來發展高屋建瓴的構想而令人折服。楊剛校長上任后,正是以現代校長超前意識和新思維,密切關注國際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以“局外思維”研究教育,實施品牌戰略。 源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豐富經驗,及對科學管理理念的通透把握,楊校長十分重視學校軟性環境的建設,深刻認識到其中所蘊涵的無限潛力。作為學校重要的軟性環境,群體工作環境的作用在于增強團體之間的凝聚力,增強合作與競爭意識。良好團結尊重的組織氛圍,對教師具有極大的感召力。為了實現學校的內涵式發展,發揮軟性環境獨具的作用,楊校長十分關心教職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尊重教師的合理的生活需要、工作需要,給予教職工充分的信任,承認教師的勞動與成果,努力為教師成長搭臺,為教師發展開辟通路和基地;寬容教師在潛能激發后的工作越位行為與錯誤,給他們創造必要的寬松環境;營造校園民主氛圍,促使全體教職工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使學校工作的達到了最佳效果。 “學校的發展,其實質并非體現于學校硬件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生源的增加,重中之重應為學校品牌含金量的加大,在于學校內涵的發展和培養人才質量的提高”,楊校長告訴記者說。從中我們不難窺見他精深的思考。為了應對競爭,現在很多學校盲目擴大招生規模,不尊重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漠視學生的發展需求,一味追求航空母艦式的大而全的發展模式,不僅沒有培養出適應社會、國家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反而造出一大批“半成品”,危害匪淺。 在終身化教育體系日漸明朗、教育社會化性質初露端倪的今天,楊校長更是把握市場脈搏、勇立改革潮頭,提出了“樹立服務意識,爭創一流名校”的辦學宗旨,堅持以身作則,積極轉換角色,重新為自己定位。強調校領導班子帶頭轉變觀念,與時俱時,研究人才成長規律、教育需求的變化,立足學校軟性環境功能和潛力的挖掘。要求全體教職工苦練內功,切實改變教育觀念,樹立大教育觀、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以學生、家長、社會的需求為立足點和出發點,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做的教育服務,培養個性化的高質量的優秀人才。他說:“作為校長,辦學理念必須具有前瞻性,放眼未來,改變學校教育滯后發展、被動跟風的局面,努力為學生成長和成才需要的變化提供機會,搭建平臺。辨證的考量人才成長的變化過程,是學校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才符合現代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哲學。” 凡成大事者,必有過人的眼光、膽識和氣魄;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情操和品質。盡管中關村二小處于一個競爭相對激烈的教育圈,但這并沒有禁錮楊校長的辦學思想和發展意識。他密切關注全國教育發展的大勢,將目光投向世界,不斷提升辦學理念、創新思路,深謀遠慮構建學校的發展戰略,打造優質教育品牌。在他的引領下,中關村二小瞄準世界和未來,跳出區域內幾所學校之間狹隘的比拼和競爭,以創新為目標,發展為動力,形成了極具前瞻性的辦學思路:以優質服務、高尚師德、精湛技藝、優美環境、培養高素質人才。提出了創建“管理一流、服務一流、質量一流和環境一流的現代化一流名校”的偉大目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