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21:26:21
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電子技術、媒體技術已介入幼兒游戲,許多孩子沉迷于電子游戲虛擬的世界里。在這種電子游戲的世界里,幼兒獲得了廣泛的信息。但更多的給孩子帶來負面效應:1。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受到限制。2。幼兒的積極主動性不能充分發揮。3。缺少了在多維的人際關系中成長的環境。而民間游戲是民間傳下來的一種游戲形式。它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孩子接收能力差異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進行。它不僅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口語能力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幼兒的同伴關系與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的關系
同伴關系指在游戲中幼兒在一起玩耍和游戲。魯本斯坦和沃斯曾經試驗,設計兩種情景:一是獨自玩,一是與同伴一起玩。結果表明,與同伴一起玩比獨自玩,其游戲更趨于復雜化,更能發現物體的性質。如此可見,幼兒平等的關系,使他們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響著,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從以下兩點談談:
1、語言能力的提高。語言本身是一種概括化的符號,是代表一類事物的象征。幼兒不是簡單的學習語言,而是學習用組合的方式把語言作為思想和行動的工具。民間游戲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環境。游戲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們相互表白,逐漸學會了表達,豐富了詞匯。而且游戲中的兒歌趣味性強,有節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戲“炒黃豆”,兩個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用語言表達“炒、炒、炒黃豆,噼嚦吧啦翻跟頭。”又如游戲“拍大麥”中,“一籮麥,兩籮麥,三籮開始拍大麥。”兩人邊念兒歌邊拍手,使他們心情愉快,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
2、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游戲的規則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每個游戲的規則是每個幼兒必須遵守的。游戲對幼兒的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則,也讓幼兒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幼兒在與同伴游戲中掌握了規則,從而形成人際協調的合作關系。例如:游戲“城門幾丈高”,它的規則是,每個幼兒邊念兒歌邊一個一個從“城門”下鉆過。但是,頑皮的幼兒難以遵守,老師請幼兒講講游戲的規則。頑皮的孩子為了能再次參加游戲而只能遵守游戲規則。游戲的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幼兒必須按照規則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規則協調關系。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則,約束自己。
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影響著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幼兒從早晨來園開始:晨檢、游戲、進餐、午睡等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中都在和教師進行密切的交往。在這些交往中,幼兒會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態度。如果教師把幼兒當作有獨立人格的人,愛護他們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人格,這樣幼兒感到老師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例如:“新娘坐轎”游戲中,有的幼兒不愿做“新娘”,他們知道“新娘”是“狼婆子”。這樣,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選擇,說:“你們先看其他小朋友玩的多開心呀!”當他們看見其他的孩子玩得很高興時,自己也想積極參加了。教師的話語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語氣鼓勵幼兒,讓孩子樹立信心重新參與游戲。
民間游戲與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往讓他們逐漸懂得了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丑惡的。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交往,幼兒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學會站在他人立場上看自己,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關系,逐漸學會服從人們之間關系的準則,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性行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