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20:02:29
怎樣的教學有利于幫助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技能,滿足幼兒終身發展的需要?本人在教學中,以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為切入點,進行了探索,發現在不同學科中借助體態語這一教育手段進行教學,讓幼兒視覺的信息與聽覺的信息、主觀感受等相結合,對幼兒主動學習獲得知識、技能起著積極的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與研究。這里就談談體態語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
教師的口頭語言表達主要是訴諸學生聽覺,體態語的表達則是更多地訴諸學生的視覺,因而體態語具有形象、生動、鮮明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體態語能激發與引導孩子的思維與語言。能幫助幼兒準確地掌握知識、理解內容,尤其是幼兒不容易理解的內容,通過體態語的動感幫助幼兒理解和驗證。體態語教學具體形象,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生動形象的動作幼兒有意注意時間更長久,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傳遞信息
沙土比亞說過,動作是一種雄辯力。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手勢等動作來表情達意,是教師教學藝術的一大特點。教師如能巧妙地運用體態語,可讓幼兒從無聲的體態語言中體會到教育內容中的意境,掌握知識、技能,同時發展幼兒的敏捷思維能力。例:在抽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液體體積守恒》中,幼兒對守恒不易理解,教師在操作講解固體守恒的基礎上,請幼兒觀察他和兩個小朋友(小青、小明)的體態表演:師請喝可樂,(師出示三個相同大小的玻璃標準杯)小青拿了一個細高的玻璃杯子,用手比劃一下(表示細高),小明拿了一個粗矮的玻璃杯子,用手比劃一下(表示粗矮),師為他們每人倒入一標準杯的可樂,小明很著急不高興地用手指著細高杯再指指粗矮杯表示他多我少,(他的可樂液面只剛蓋杯底,而小青的可樂液面比標準杯高)師用疑問的目光表情看看,拿起兩個標準杯比比(告訴幼兒一樣大小),請他們把手中可樂倒入標準杯中(剛好滿一杯),再拿起兩個標準杯比比,(一樣多)高興點點頭。通過師生體態語的啟發、引導幼兒初步的感知液體體積的守恒,再請幼兒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再例在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學中,教師的手勢像樂隊指揮那樣:時而高、時而低;時而重、時而輕;時而緩、時而急………再加上教師適當的語調和時而和諧愉悅的表情,時而歡快的動作等進行講述,幼兒的激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從無聲的體態語言中體會到栩栩如生的意境,領會到贊美大自然的熱烈情感。
二、交流情感
面部表情是反映出人們內心情感的透鏡,起到傳神烘托的作用,運用面部表情可以進行情愿交流。如指導幼兒講故事時,就可以運用面部表情來表現故事的內在情愿蘊含。講到歡樂時,容光煥發,眉開眼笑;表達氣憤時,面色鐵青,橫眉立目;表達悲傷時,面容凄戚,眉目低垂;表達蔑視時,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等等。啟發幼兒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運用體態語,往往也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許多幼兒沒有進入思考,或因問題較難幼兒不會思考時,教師可做出思考這個問題的表情,全然顧幼兒的存在而自言自語。實際上,這時許多幼兒己隨著教師的思考而進入思考狀態,又隨著教師自言自語的啟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師生的情愿交流中,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幫助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技能。既培養了幼兒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教學順利進行。
可見,教師高尚的情操、正直的品質、和藹的態度、善良的心地及教學的機智,會通過他舉手投足、一笑一顰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于無聲處見精神”。
三、組織教學
體態語運用得好,還可以促使教師對教學更好的控制和調節。首先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體態語表達的反饋信息:幼兒凝神屏目視老師,說明教學啟發得當,情緒高昂,對教師所授內容理解;幼兒交頭接耳,蠕動嘴唇頻頻舉手或眼神呆板游離表示可能有話要說或對教師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幼兒坐立不安做小動作,說明注意力分散;幼兒眼淚汪汪低眉垂目表示可能受了委屈也可能是受了批評等等。只有注意了解幼兒在教學過程中體態語的反饋信息,才能有效地發揮教師體態語在教學中的作用。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體態語言調節幼兒的學習活動:教學時善于用眼神巡視活動室,以免漏掉哪一個角落的幼兒。當教師的目光和幼兒對視時,可以給幼兒一種“老師就在你身邊”的感覺,使之精神振奮,;發現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時,可借機走到他旁邊,輕輕地拍他一下或用眼神注視他,使之注意力集中于活動中,避免直呼其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影響其他幼兒活動。在活動過度環節幼兒討論熱烈或吵嚷聲未停下來時,教師可不出聲,直視幼兒,同時用手做“停止”的動作或做手指操,幼兒就可戛然而止,靜心聽講。幼兒也是根據教師的體態語言的變化來判斷教師的態度的、情愿和教學的重難點,以調節自己的活動。曾有人形象的描述道:“組織教學活動,第一流的教師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師用語言,第三流的教師施以懲罰。”這真是道出了體態語對教學控制調節功能的重要作用。
運用體態語必須強調:1、體態語是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的,但它既可以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也可以破壞教學工作,教師的藝術就是在于使體態語更好的為教學服務。2、動作準確、自然、適度。準確就是采用的體態語應符合教學內容客觀實際及情愿基調,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和性格,符合景色的特定環境。自然就是不矯揉造作,與教學內容協調一致,不要產生生硬、做作等毛病。適度就是恰如其分,該用的地方用,不該用的地方不要強求。3、得當的體態語不管借鑒吸收了什么藝術門類的營養,它都應該是教師消化的、個性化的東西,而不是硬裝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和諧的美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