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19:47:31
現今的孩子,可以說是被愛包圍著的。大人們如衛星般圍繞著孩子這顆太陽,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只會索取而不會付出的習慣。在他們看來,大人們愛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很少會有孩子想到去關心父母和長輩。那么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愛,讓孩子心中充滿愛呢?
今年我帶的是小班,小班的孩子自有他們的特點,那就是小班的孩子多數以自我為中心,要讓他們學會愛,就要從身邊的人開始,讓孩子學會愛老師、愛同伴、愛父母和長輩。
一、愛老師
要讓孩子愛老師,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就必須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小班孩子由于年齡小,又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長輩,難免會產生一些焦慮和不安,要消除孩子這些心理,就需要老師象媽媽一樣關懷孩子,讓孩子所見的是老師親切的笑臉,所聽的是老師的輕聲細語,所接觸的是老師的愛撫。當孩子感受到這一切后,自然而然的會對老師有一種親切感,繼而也會給予老師他們的回報。在我對孩子付出了全部的愛后,我也得到了他們的回報。那天我外出聽課了,一天沒有回幼兒園,第二天就有孩子問我了,“顧老師,你昨天怎么沒來呀?是不是生病了?”聽了孩子的話,心中著實很感動,雖然這僅僅只是一句問話,但卻體現了孩子對老師的關心,孩子在學著愛老師。
二、愛同伴
在小班,要讓孩子學會愛同伴是很難的,于是我就讓孩子們從相互交往,相互關心開始。在開學初,我就讓孩子們每天帶一件小玩具來,在自由活動時交換著玩,孩子們在交換玩具中有了交流,伙伴間的關系也日趨親密。之后我又在每天的點名時,讓孩子們看看今天誰沒有來幼兒園,想一想他為什么會沒來,是不是生病了,以激發孩子的同情心。久而久之,孩子們會問候那些病愈后來園的同伴了。又如,我們班有幾個能力特別差的孩子,不會穿衣服褲子,而每次我總不會嫌棄他們,總是耐心的幫他們整理整齊。小朋友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幾個能力強的小朋友自己穿好后總會主動的去幫助他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老師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榜樣,孩子會模仿著老師去關心別人,去愛別人。
三、愛父母和長輩
在孩子認為成人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如何才能轉變這一觀念呢?在我們班,我們開展了“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活動,讓孩子們帶來自己與父母的合照,說說自己和爸爸媽媽去了哪里,高興不高興。之后,結合了識字教學“我最喜歡的人”請孩子講講自己最喜歡誰,為什么?在講講說說中,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的好,喜歡之情油然而生。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愛老人,結合了重陽節,我們教給了孩子許多唱爺爺奶奶的歌,如“捶捶背”、“讓座”等,在歌聲中孩子們知道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應該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許多孩子還回家主動給老人捶背。在一系列的活動后,許多老人反映,孩子們似乎懂事多了,也愿意聽老人的話了。
愛是一種情感教育,讓孩子心中有愛,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它不僅需要家長的配合,而且需要滲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象春雨潤物細無聲般不知不覺地,自然而然地滲進孩子們的心田。讓我們共同努力培育這些幼苗,讓他們的心中充滿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