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00:02:22
交談是幼兒園以及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幼兒在與老師、父母、同伴、以及其他人交談中,會不知不覺的認識世界,獲得大量新的知識。“交談”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把彼此已知,通過互相接觸談出。可見,交談這種教育形式本身蘊涵著溝通、互動、合作的教育觀,是構建在積極有效的雙方互動基礎上的產物,這與新《綱要》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在師幼互動方面“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這一精神十分吻合。因此在愉快、自信、有尊嚴的氣氛中進行的交談,必定會使教師和幼兒在理解與分享中共同成長。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善于與人交談,就會覺得一切都很順利,反之就會處處碰壁,以至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而且,能與別人溝通的人永遠是快樂的,不能與人相處的是孤獨的和不幸的。因為一個人只限于自己,而不懂與別人交談,那么他的潛能根本無法施展出來。尤其在幼兒教育中,要抓住交談時機,教師的作用是“針對幼兒的需要交談”,而不是“給幼兒說什么”,要以幼兒發展為本,使幼兒的童年充滿快樂,充滿探索和發現,充滿驚訝、驚喜、興奮和成功的體驗。同時,有價值的交談也有助于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鑄造美好的職業生涯。
交談是一種藝術,有關的時間、地點、環境和方式都要考慮到。那么,與幼兒究竟談些什么?何時何地談?用什么方法切入話題?都需要老師深入細致的研究。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認為與幼兒的交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
交談過程實際上是由聽—說關系構成的,說之所以可能原因在于聽。傾聽能幫助教育者了解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從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中我們了解到,兒童的任何一種行為都有兩個水平:較底水平的兒童獨立行為,即兒童能獨立達到的行為;較高水平的幫助行為,即兒童在他人幫助下能夠達到的行為,在這兩個行為水平之間構成了最近發展區。在幼兒發展的關鍵時刻,做出及時有效的應答,會推進幼兒發展。因此,耐心傾聽是教師與幼兒對話交流的開端。
“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并且也是一門值得研究的科學。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心,這也是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這樣可以促使他毫不遲疑、無所顧及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幼兒園、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社會中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各種事情。幼兒提出問題的同時,也為成人與幼兒的交談埋下伏筆。善于抓住和創造有利于真正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的機會,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及問題,這時教師的聽是認知層面的聽。
如在“美麗的秋天”主題探究活動中,孩子們被清涼宜人、美麗如畫的季節所吸引,如何引導幼兒尋著秋天的腳步,獲得更大的收益呢?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天氣、動植物的變化。甜甜小朋友發現:“自己不再像夏天那樣被蚊子咬了,是因為天涼了,蚊子被凍死了。”明明找不到和他一起玩兒的小螞蟻了,急著跑來告訴我:“原來地上螞蟻可多了,現在不知去哪兒了?”亮亮手里拿著兩片落葉跑到我跟前問:“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之前都是綠色的,離開以后,為什么有的變成黃色、有的變成紅色呢?”是啊!這些是我們平時不注意的,卻成了孩子們的關注點。聽到孩子們的提問我感到驚訝和興奮,于是我把這種驚喜的情感又毫無保留的反饋給孩子,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注。我驚奇地說:“明明真細心,我怎么沒想到呢!”,又如:“葉子顏色不一樣?快讓我看看。呀!有的發黃,有的變紅,真奇怪……”孩子們看到老師都這么好奇,就會為自己的發現歡欣鼓舞,更加努力去發現和思考。
二、支持、鼓勵幼兒大膽的探索與表達
和成人一樣,孩子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也很棘手。了解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后,為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內提供一個發展的支架,即交談。教師要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表達,展開討論的話題:“小螞蟻是不是和我們捉迷藏?小朋友們能找到他們嗎?”“小葉子是在變魔術嗎?我們一定能把他揭穿!”同時,為了讓問題更醒目,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教師還可以幫助幼兒一起把棘手的問題列在主題墻面上,用圖表的形式展出,這些問題既是留給孩子的,同樣也是請家長的支持和主動參與的。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與孩子之間交談的優勢是:1、每個家庭與幼兒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有充足的時間。2、幼兒情感能自然流露。3、接觸的事物和環境廣泛。這種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優勢互補,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受益的將不僅僅是幼兒,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甚至對教師的教育水平都將是一個快速提升的過程。
幼兒問題的提出,交流的平臺已在幼兒和成人間建立,于是教師抓住時機說:“這兩個問題可真不容易,怎么辦呢?”教師又將問題拋給了幼兒,小朋友都爭先恐后的說自己的辦法:“可以上十萬個為什么里找,那里面知識可多了”。“我家電腦能上網,一查就知道”。“我爺爺什么都懂,回家問他。”“還可以打熱線電話,不明白的事一問就知道------”。孩子們的話讓我充滿無限的向往和感動,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獨一無二的天生的學習者:“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方式、游戲方式及說話方式,還有一百中傾聽和愛的方式;有一百個世界,去探索去發現------”這就是幼兒教育的真諦。
聽了孩子們的主意,我表示很贊賞說:“你們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那就試一試吧!”教師在搭建好的平臺上,努力使整個談話在尊重、融洽、開放、自由民主、富有情趣的雙方交流中進行,刺激幼兒進一步探索問題的強烈愿望。
問題一經提出,幼兒紛紛開始尋找答案,文文的媽媽和我交談了文文回家找材料的經過。由于文文的媽媽是小學老師,所以特別善于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她說:“那天文文回家鞋也沒脫,就站在小書柜上翻,我讓她趕緊下來,別摔了,他就像沒聽見一樣,嘴里說什么螞蟻不見了,叫我別說話。那么高的書柜,我也挺害怕的,就一直陪著她,還一遍遍的告訴她千萬小心。找了好半天,他翻出一本小時候看的畫頁,高興的伸出小手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快看,小螞蟻在背糧食’,我順勢把他抱下來,指著圖片講‘因為秋天糧食豐收了,他們背回洞里,準備冬天吃’。然后我就忙著做飯,叫他自己玩。后來我叫她吃飯時,發現她還抱著那本書。”
家長主動與老師交流幼兒的查找問題的全過程,可見在不知不覺中雙方已經開始共同關注幼兒的探索,構建了家園溝通的橋梁。在與文文媽媽交談中,根據自己的經驗,我還向文文媽媽介紹:當孩子專心致志自己的學習和娛樂的時候,談話成為一種不受歡迎的干擾,只有當他在空閑的時候或者從一種活動轉換到另一種活動中去的時候,他才愿意與人交談。孩子說話時,要有傾聽的熱情,最好有夸張的表情和語氣來使寶寶注意到你喜歡聽他說:“真是這樣嗎?”“你真了不起!”等等。親子之間說話時姿勢要舒服,最好有一定的身體接觸,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親密感,更愿意交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