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1 23:55:34
興趣在人的學習過程中起著激發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習興趣對幼兒智能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已變得日益重要,過去那種灌輸式、填鴨式、說教式、死記硬背等教育方法已被社會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讓幼兒主動學習,熱愛學習。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呢?試析如下:
一、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的教學和高一級學校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幼兒的年齡小,需要使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否使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是能否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前提。我們強調的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有語言的趣味性;有演示方法的趣味性;有情境的趣味性等等。
語言的趣味性要求教師必須使用幼兒熟悉的語言方式和適當的語言技巧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可利用幼兒的好奇心把學習內容設計為謎語,可以更好地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科學課《青蛙》,我設計了一個謎語:“河邊有個歌唱家,白肚皮,大嘴巴,一天到晚呱呱叫,吃掉害蟲保護莊稼。”當幼兒對謎語產生興趣并猜對的時候,我就提出課題,引導幼兒進入學習情境之中。
演示法是指教師利用一定的演示手段向幼兒出示掛圖、教具或實物來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如還是《青蛙》這個課題,我把蝌蚪和青蛙分別裝進有水的瓶子,讓幼兒認識它們。當幼兒提出“青蛙的孩子為什么和媽媽不一樣?”的問題時新的學習興趣便被激發出來了。
情境的趣味性是指教師為了加強課堂的趣味性,使用新穎而有趣的教具和學具來創設一定的情境,從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如在中班數學《分類計數》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課件,整個活動以小企鵝變魔術和與小朋友們做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企鵝一邊唱著動聽的歌,一邊拍打翅膀,帶出各種色彩鮮艷的幾何圖形,拼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這色彩豐富、富于變化的視覺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欲望,同時電腦又以小企鵝唱歌或生氣的形式來判斷幼兒的回答正確與否,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既體現了教學情境的趣味性,也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保護和鼓勵幼兒的求知欲望,使之形成較穩固的學習興趣
幼兒的好奇心較強,他們對各種新奇的事物都能產生一定的興趣而產生疑問,這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有利時機。如:孩子經常會向我發問:“人為什么會流眼淚?”“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為什么花會有不同的顏色?”“我是從哪里來的?”等等。對于幼兒的好奇和提問,有時我難以回答,但這時我不會欺騙幼兒,也不會對幼兒的提問有厭煩情緒。當一時無法回答時,就告訴幼兒:“我過一會再回答你。”然后我利用時間找到正確的答案,在約定的時間內告訴幼兒,當他們對疑問搞清楚之后,就會對新的問題產生興趣。當幼兒向我所提的問題比較簡單時,我就將問題交給全班幼兒,讓知道答案的小朋友回答,當其他幼兒回答正確時,我就及時肯定和表揚。這樣,提問題的幼兒的求知欲望得到了保護,而且懂得知識多的幼兒又得到了鼓勵,這樣他們就會不斷地產生新的學習興趣而主動提問。
三、啟發幼兒在探索活動中形成學習興趣
對幼兒進行呆板的“注入式教學”只能引起他們精神的疲勞、情緒的厭煩。如能讓幼兒自己開動腦筋學知識,就能增強幼兒對學習的自信心。
幼兒的好奇心產生之后,一般都主動地探索問題答案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有的幼兒對比較熟悉的玩具產生興趣之后,就可能把它拆開進行研究;對感興趣的小動物表示親近或用手摸一摸;對喜歡的植物可能會拔出來看看根是怎么長的;或是想親自種一棵等等。這種探索精神正是未來科學素質產生的基礎。所以教師應該對這種探索精神予以賞識和鼓勵,并為其提供探索的條件,使之形成穩定的學習興趣。
比如幼兒在集體學習環境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同于其他兒童的新想法,這時就需要鼓勵。如我班一位叫琪琪的幼兒,在美術課上畫了一個紅色的海洋,當我得知他是看過海上日出之后產生的創作興趣時,便及時鼓勵,使這位幼兒創作了一幅優秀作品。又如,當全班幼兒都玩積木游戲時,我就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搭成各種各樣的模型,每一個不同的模型都是幼兒對客觀世界進行不同探索的產物,而蘊藏在幼兒心中的創造力,可能就會因此而被激發出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