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1 23:36:14
長期以來,在幼兒教育教學的方法上,教師教、幼兒學,教師是灌輸知識的機器,幼兒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的現象仍較嚴重。而現代教學提倡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精神,讓他們有選擇活動的自由,結伴組合的自由,創造性地活動的自由,倡導自主、自動、自我發展的精神。我園開展“玩中學”的研究,不僅是順應了幼教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途徑。
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幼兒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幼兒教育,不但要為孩子的最近發展階段打好基礎,更應在挖掘幼兒的發展潛力過程中,著眼于他們的持續發展,著眼于他們未來一生的發展。我們要確立幼兒是獨立的人,是活動的主體的思想。注重每個孩子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的培養;積極創設環境,讓幼兒在物化了的教育環境中,引發探索興趣,體驗成功快樂,完善最初的人格。
其次要改革教育方法。比如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以往“教師教游戲,幼兒學游戲”的情況,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真正體現游戲的本質--自由意志的體現,也真正實現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活動”中,我們突出了分散的小組的、個別的體育活動,強調教師要充分考慮每個孩子的體質、動作發展水平以及對體育項目興趣等不同特點,進行分層指導、個別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絕不指向幼兒單一動作技能的發展,而是體現整體的素質要求和綜合的發展目標。如,勇敢自信精神的培養、體育興趣的激發,等等。我們創設條件,使幼兒能自由選擇活動器具,自由結伴組合,自己創造玩法。使每個孩子能根據自己動作和體能的發展水平,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提高,這樣,不同需要的幼兒達到不同的活動量,真正體現因材施教、面向全體的教育思想。
在學前教育思想中,其中最具核心、最具時代特征的是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精神。圍繞幼兒發展這一根本點,通過“玩中學”的實施,最終使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發展。而在幼兒的發展中,關鍵是創造能力的開發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幼兒聽”;“教師演示,幼兒模仿”;“教師表演,幼兒觀看”的做法,把幼兒的主動活動、積極活動放在首位,使他們在教育過程中主動意識、獨立意識和創造意識得到培養。我們改變以往老師直接傳授知識、概念,使幼兒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教法。而是力圖體現活動教學的思想,讓幼兒在教師創設的教育環境中,提供的活動材料中,在擺弄摸索交流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比如手工活動學做“小兔”,如用跟做的教法,幼兒可能折出成果的人數較多,但真正掌握的人較少,也許很快就忘了怎么折的。現在我采用步驟出示法,讓幼兒通過觀察,運用思考,反復嘗試,手腦并用,掌握折疊的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再如,在角色游戲中,我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為他們創設游戲的環境,提供適當的材料,并親自參與游戲,和幼兒一塊玩,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大膽地用語言、動作進行交往。師生平等,關系融洽,幼兒真正成了活動的主人,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游戲活動的“伙伴。”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時,我并不直接告訴他們,而用啟發性提問鼓勵幼兒自己動腦動手,或小組協商,或集體討論,使幼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讓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科學的、理想的教育活動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各種潛能得到充分挖掘,最終得到全面的、和諧的、自主的發展,這正是現代教育的內涵,也是我們努力要實現的教育理想。通過“玩中學”的研討,破“以教為主”的觀念,立“教為不教”的觀念。使自己和幼兒共同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