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1 22:38:06
芷江中路幼兒園龍潭分園 華筱懿
前言:幼兒探索型主題活動是指幼兒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自主探索,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教師適時、適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系列活動。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幼兒自發參與、自主學習、自由表達,獲得了自身的發展,積累了許多有意義的經驗?梢哉f,這是一個具有發展潛質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動形式,一種充分展示智慧和個性的學習,一種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教師的支持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是——教師如何把握自己的支持行為,使探索型主題活動在寄宿制班級中順利開展。
實錄一
星期五老師在寄宿班教室門口貼出了一張通知“現在我班幼兒正在進行“我的家”的主題探索活動,希望家長配合提供各類有關房子或家庭的資料------”家長們來了,有的掃了一眼通知,急急忙忙得領著孩子走了;有的關心著一星期以來孩子吃的好嗎、睡的好嗎?------很少有家長會化些時間在家園聯系欄處停留,仔仔細細地看看里面的內容。
星期一,孩子們來了。有的說著休息天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什么新玩具,有的講著爺爺奶奶給自己買了什么好吃的;還有的還在傷心著與父母家人的分離。詢問孩子回家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過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并搜集資料帶來呀?大部分幼兒都只是搖頭,只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一張自家小區的照片。
實錄二
“我家在哪里?”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的討論漸漸熱烈起來。
“我家住在彭蒲新村,小區門口有家聯華超市。”
“我家住在大華路※※弄※※號601,是頂樓呢!”
“我家住在別墅里,告訴你們我家的房子是尖頂的,象城堡。”------
談話之后孩子們紛紛畫起了到我家去的地圖,設計自己的房子,尋找門牌號的規律等等,看來這次的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可是一星期過去了,各個活動區內孩子們還是在操作著相同的內容。
“家里有些什么呢?”老師只能提出新的內容。
“我家的浴室有個玻璃做的洗臉盆,可好看呢。”
“我家有三層,最下面是客人坐的地方-------”
“那是客廳。”--------
開展的內容雖然很多,但這都是在老師的預設下開展的,哪有孩子的自主探索。
明明很有興趣的活動,為什么就是生成、發展不下去了呢?回顧活動的過程可以發現,1、由于是寄宿的關系,孩子對探索“我的家”這一活動時僅僅滿足與一些表面的活動如畫房子、用數字拼門牌號、電話號等等而這些也是主要由老師提出的,不是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2、得不到家長的支持。雖然我們貼出了請求家長協助的通知,但由于家長對新課程的了解很少,育兒的觀念還停留在生活為重的方面;另一方面,家長一星期才見孩子一面,回家后忙著見爺爺奶奶,忙著四處游玩,忙著上各種補習班,當然缺少了認認真真地和孩子一起收集資料,一起探索的時間與興趣。3、中班孩子對事物的關注力是很短暫的,即便在活動中孩子有了探索的火花,但等到星期五回家早忘了,而教師能提供的資料大都是統一的,不利于體現孩子的個性。于是就出現了整個主題網絡缺少生成的內容,當然主題的發展就擱淺了。
針對寄宿班在開展探索性主題活動出現的問題與困難,我們進行了反思,發現家庭資源是寄宿班開展探索性主題教育活動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源。而作為教師更要注意創設滿足孩子需要的環境,創設一個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寬松環境。即通過教師、家長、社區為孩子的探索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一、調動家長參加孩子探索活動的積極性
家庭資源是開展好探索活動的必要保障,孩子的發展是有個性的,教師對活動的關注,往往只能滿足與回應大部分的孩子,孩子的個性成長仍離不開家庭的支持與配合。如和調動起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呢?
a)建立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根據家訪與了解,我們發現寄宿班的家長工作時間忙閑不均,忙的時候整天出差,可以連著幾星期都見不著人影;但空的時候也會連著好幾天都休息在家。如何利用好家長的空閑時間呢?沁沁的爸爸幫我們出了一個好主意,建立一個信息平臺供老師和家長在空余時間交流經驗、分享成果。在這個網站里我們開設了“寶寶的發現”、“我家的寶貝”、“多媒體資源庫”、“陽陽熱點”等欄目。在網上我們開展了“今天怎樣做家長”“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等一系列的討論,幫助家長掌握“二期課改”的精神,最新的教育理念,優化家長的教育能力,學習一些引導孩子探索的方法。同時我們將孩子在探索活動中的新發現或進程中遇到的問題用照片或錄象的形式公布在網上,吸引家長的共同參與,利用信息科技豐富班級的資源庫,主動的融入寄宿班教育之中,使家長由教育的旁觀者轉變為教育的參與者,使寄宿班教育出現了雙向互動的新局面。在學期初我們便將本學期有可能要開展的主題預先公布在網上,使教育的內容得到家長的共鳴,展開教育內容的雙向互動,使家長明確需要收集、提供些什么內容;通過網上征詢,使家長主動參與——提供教育資源,使孩子的教育出現了雙贏的效果:如我班有一位家長搞消防的,并愿意警民合作,提供有關消防知識、消防演習的活動內容。于是在這位家長的幫助下,我們開展了以“11?9消防日”為主題的探索活動。還有一位家長的就住在我們的小區里,也歡迎小朋友去家中游戲,于是我們就有了“我是小客人”的活動。
b)召開父母沙龍
沙龍家園聯系的一種新形式,它不像家長家座、家長會那么正規、嚴肅,它使家長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其他家長、教師的看法,在不知不覺中受益。針對寄宿班家長教育子女的特點,我們開展了父親沙龍,引導爸爸們對“充分發揮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在這次活動中,各位父親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有的爸爸認為“養不教,父之過”作為一名稱職的父親就應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有的爸爸覺得現在孩子還小,養的工作較重,媽媽的責任較重,等進小學了再參與教育也來的及;還有的爸爸們認為男人的責任是“養家糊口”,女人的責任才是“相夫教子”,教育孩子就是媽媽的責任。最后通過老師提供的心理學研究結果和班級中孩子發展的特點使爸爸們知道:為了保證孩子人格的正常發展,減少師資隊伍中男性不足所產生的負面效應,父親就必須更多的參與到學前兒童的教育工作中來,為孩子和諧發展服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