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1 22:17:54
結束環節是一個完整的教育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個好的結束是下一個活動的開始”。很顯然的,精心設計一個適宜而有效的結束方式很有必要。在設計時,應從如下幾個角度考慮:
一、注意運用交替的原則
在開展教育活動中,我們通常采用“交替”的辦法來調節幼兒機體,減少疲勞,讓幼兒始終保持著充沛的體力和濃厚的求知欲望與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活動質量的目的。如活動狀態的動靜交替和活動場所的室內外變換等等。作為教育活動結束方式的設計,應善于結合整個活動過程(特別是活動的主體部分)設計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交替原則。若活動過程的主體部分是在“靜”的狀態中進行,則在結束方式的設計上應適當結合“動”的形式;活動過程的主體部分是在室內進行的,則在結束方式的設計上可適當采用“戶外活動”的形式等等。這一點我們結合具體的教育活動來考察,也許會更清楚。如,在幼兒文學作品教育活動中,我們通常是“先靜后動”,即活動過程的前面部分基本上是屬于偏向“靜”的──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及情感基調(主題思想)的把握等;后面部分(包括結束方式)一般是采用偏向“動”的──用對作品的朗誦、復述或結合動作表演等建立在欣賞感受基礎上的創作活動來結束。
二、要重視體現綜合的思想
綜合教育的思想,可以說是幼教改革以來最為普遍接受并深入人心的一種教育觀念。很顯然的,在活動結束方式的設計上,應盡量地將綜合教育的思想有機地滲透體現在其中,如教學方法或教育內容的綜合等。比如數學教育活動──“學習6的加法”,在活動過程中主體部分已運用操作法、演示法等基礎之上,作為結束方式的設計,則可以采用游戲法,即讓幼兒玩打撲克游戲形式來結束;在美術教育的繪畫活動中,則可以要求幼兒用比較連續完整的語言講述介紹自己作品的形式結束等等。
除此之外,在結束方式的設計上,還應考慮到具體的教育領域(教育內容)性質的不同及年齡班差異等因素。如,美術活動一般以講評作品結束,數學活動常以游戲或操作法等方式結束,幼兒文學作品教學活動常以表演方式結束等等。就是同一教育領域同一種活動類型中,結束方式也往往存在著明顯的年齡班差異,如同是看圖講述,小班常以示范小結方式結束,中大班則常以講評幼兒講述情況的方式結束等。總之,在設計思路上,務必要盡量做到全面分析,綜合考慮。
三、用不同的結束活動方式來結束活動
(一)以游戲方式結束。這是我們最為常用和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結束方式。游戲形式為幼兒所喜愛,因而在一些旨在讓幼兒鞏固加深或是遷移所學內容的教育活動的結束部分,常采用此種方式。
(二)以講評方式結束。講評主要是將活動情況(包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品德行為、個性品質的培養與發展情況等),反饋給幼兒,讓幼兒的優點或不足能及時地得以鞏固或糾正,以利于幼兒身心更好的發展。講評之工作可由教師、幼兒或師幼共同來承擔。常見的運用講評方式結束的教育活動有:以講評幼兒作品方式結束的美工活動,以講評幼兒講述的優點及存在問題來結束的語言活動(看圖講述),以講評幼兒作業完成情況而結束的數學活動等。
(三)以小結方式結束。小結主要是旨在讓幼兒對整個活動所涉及的應該掌握的知識或技能有個較完整的清楚的認識(印象)。如科學教育中的觀察活動──“認識小雞”(小班),教師常以小結小雞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的方式來結束本活動;語言教育中的詩歌、散文仿編活動,也常以將幼兒所創編的內容進行串連小結的形式結束。
(四)以表演方式結束。為使幼兒對整個活動內容有個更深層次的理解體驗和感受,我們常用表演的方式來結束活動。這種結束方式常見于幼兒藝術教育活動(音樂、美術及幼兒文學作品教育)。
(五)以自然方式結束。一般在活動過程的進行中無需再另外設計一個專門的結束方式,而以直接用簡短的語言作簡單的交待來結束該活動。如科學教育中的小實驗操作活動,可以以請幼兒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科學角,并交待想玩的幼兒還可以在自由活動等時間繼續去玩的方式結束活動。有時也可以以交待幼兒將今天學的新本領回家去告訴爸爸媽媽,或留問題讓幼兒回去思考等方式自然結束。
(六)以復習方式結束。在新教授的活動內容快結束時,有時也可以采用復習有關的已學過的內容來結束。這種方式常見于語言教育中的詩歌活動、音樂教育中的唱歌活動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