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30 18:16:49
首先是語言,因為我們老師是用語言來跟孩子交流上課的,課上語言的嚴謹性很重要,尤其對于數學這樣一個思維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但課上語言還應注意其他幾個方面。在師幼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是實現互動的外部體現,同時,幼兒期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因此教師應講究一定的語言策略,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具體地說,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積極的指令和建議。
可以發現,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指令必不可少,因為幼兒是直覺思維時期,不容易克制自己,很容易產生爭先恐后、七嘴八舌的現象,為了讓活動順利的開展,教師只能通過發出很多指令使活動順利的進行下去。老師應該告訴幼兒能夠做什么,怎樣去做,如“請你再大聲些!”“請你在后面排隊。”“好,我們一起來跳舞。”“小小,請你回答這個問題。”而不要一味地指責他們不能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如“小強,上課了,不許拿玩具。”你怎么走這么慢,還不快點兒。”事實證明,積極的建議比消極的命令更為有效,更能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師幼互動。
二、富于童趣的語言。
幼兒教師的語言應注重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話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說要避免空洞無物、枯燥無味、呆板無力的語言。如果教師像老和尚念經似地說話,只能使幼兒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員一樣地說話則只能讓幼兒感到生澀,毫無情趣。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潑的語言,特別是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適當的動作,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和模仿。
三、適時的鼓勵,表揚。
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幼兒完成了任務時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在幼兒遇到問題或困難時要及時地予以鼓勵。教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力量,諸如“嗯,真不錯!”、“好樣的!”、“好孩子,繼續做下去一定行!”等語言,加上教師親切的表情、愛撫的動作,會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參與到活動中。
四、提問要有啟發性。
如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故事圖片時問:你還發現了什么?教師在幼兒操作時問:你還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嗎?為什么是這樣的?這種啟發性的問題,可以促進幼兒觀察、引起他們的思考,像一根火柴棒點燃、擦亮幼兒智慧的火花,有利于促進兒童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也為師生間的互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想,正是因為教師問話講究了策略,活動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對上課時語言的總結。
因為我們蒙氏數學是一個有著大量操作材料的數學課程,操作活動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數學操作活動材料是開展數學活動的物質環境的重要部分,所以材料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緊緊圍繞活動目標,遵循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性;
2.要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3.要有不統一性;
4.要具有自控性;
5.要生活化;
6.要一物多用,并注意安全衛生等。
蒙臺梭利指出:“教師的職責是提供材料,觀察、了解、幫助幼兒自己去探索。”國內外一些幼兒教育專家們也普遍認為智力起源于動作。“幼兒學習的基本活動模式是操作學習。”動手操作使幼兒在學習中由機械被動變為積極主動,為幼兒能自主地發現知識、探索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育中提供給幼兒合適的、足夠的材料,引導他們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在自己擺弄材料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活動,稱為數學操作活動。幼兒在進行數學操作活動時,“動手操作所用的材料,其中包括操作材料時所用的工具”,稱為數學操作活動材料。數學操作活動的材料可以分為六類:第一類實物材料,第二類圖片材料,第三類工具性材料,第四類示范性材料,第五類制作圖片的印章,第六類操作活動作業單。興趣和探索的動機是發展創造性的促進劑,對于有興趣的事情,人們樂于去做,而且感到輕松愉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生物學家貝弗里奇說過:“只有那些對發現抱有真正興趣和熱情的人才會成功。”幼兒有了興趣才會努力去學習;有了制作的興趣,才會埋頭苦干;有了探索的興趣,才會苦苦思索,追根求源。由于幼兒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數學又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進行學習,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越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越強,學習的效果也就會越好。適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從而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并使幼兒通過用自己的雙手操作材料,促進大腦積極思維,促進他們智能和相應能力的發展,對幼兒素質的培養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