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6 23:49:34
聞名遐邇人人傳唱的歌曲《紅梅贊》,是渤海灣一個孤島上--雀嘴村成長起來的作曲家羊鳴創作的。羊鳴的原名叫楊培蘭,參軍時改為楊明,發表音樂作品時又稱羊鳴。從楊培蘭到楊鳴再到羊鳴,反映了這位音樂家成長發展的艱辛歷程。
渤海灣里有一個孤島,在小島伸向海灣的巖石上有一個漁村,叫雀嘴村。
1934年7月31日夜晚,在潮漲潮落聲中,楊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家人給他取名叫培蘭。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子,卻用了個纖纖弱弱的女孩兒名。
楊家雖生活貧困,但父母卻對小培蘭傾注了全部的愛心。小培蘭一天天長大了,他時常一個人跑到村頭孤島的嶙峋巖石上,面對狂蕩無羈而又神秘恐怖的大海,“噢嗬嗬”、“噢嗬嗬”地喊叫;眼看著撲動雙翼的海鷗,大聲地歌唱。
7歲那年,為生活所迫,小培蘭跟隨老實巴交的父親“闖關東”,來到了東北安東寬甸縣落戶。父親做點小本生意養家糊口,生活困苦,但還是供他念書。培蘭在學習之余,唱歌,跳舞,演小品,參加各種文藝宣傳活動,每次演出全能贏得不少掌聲。此時,他內心已深深愛上了文藝。
1947年,培蘭的第二故鄉解放了,13歲的培蘭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這一暴風驟雨般的斗爭中來,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儼然一個小戰士。
同年的11月,培蘭不顧父親的阻攔決心去當兵,保衛勝利果實。在離家的前一天晚上,他看著天上的明月,決定改名楊明,取日月會給人以光明之意。他多報了一歲,棄學從軍來到安東軍區,按照他的志愿,讓他當了一名文藝兵,來到了安東軍區文工團。
在團里他是最小的演員,可是他勤奮好學,很討大哥哥大姐姐們的喜歡。洗衣服拆被全不用自己動手,過端午節時,他一覺醒來發現大姐姐們已在他脖子上掛好了香荷包,手腕上系好了紅絲線。友情、親情激發了他的表演熱情,他除了演戲、扭秧歌之外,還學會了吹長笛、拉提琴,成為正式的樂隊隊員。后來又學作曲,筆名羊鳴,成了著名的音樂家。
就這樣,渤海灣的小孤島上飛出了個大音樂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