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9 20:09:04
一個生命最初幾年的營養狀況對這個生命意味著什么?
孩子出生后的幾年里,我們會特別關注他的營養狀況:他吃得合適嗎?他長得好嗎?他健康嗎?如果他現在發育良好,我們都會大大松一口氣。可是,這個時期的營養對孩子的意義,遠不止于他眼前的生長發育,它對孩子的健康有更深刻、更久遠的影響。
早期營養與一生的生命質量
過去,我們認為,把握好每日的營養素攝取和消耗之間的平衡,就把握好了孩子的飲食健康。現在看來,這個概念過于狹窄了。
從每日的飲食中,孩子不僅要獲取他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而且還要積累對他一生的健康至關重要的各種營養素。這種看法來自一個營養學的新概念——“營養素銀行”,這是近年來有關兒童生長發育的研究(特別是縱向研究)與成年人老化進程研究相結合而產生的概念。這個概念讓我們看到了早期營養對今后生命質量的重要性。
營養素的貯存和流失是一種生理現象。從人的一生來看,在兒童期,營養素的貯存是主要趨勢;而進入成人期后,隨著人的逐漸老化,重要營養素的生理性丟失會不斷增加。到了生命的后期,與那些在兒童期重要營養素攝入不足的人相比,攝入量充足的人,這種生理性的丟失速率低、發生時間晚、丟失量少。這些人進入老年期以后,體內的營養素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這些營養素所支持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處于良好水平,他們的身體也能維持較好的健康狀態。
比如,磷、鐵、維生素D和鈣是決定骨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如果在兒童期的早期,這幾種重要的營養素的攝入能達到一個的理想水平,進入老年期后,骨質丟失的絕對量就能減少,丟失速率會減緩,骨質疏松的發生會減少,疏松的程度會減輕。反之,上述各種營養素在“營養素銀行”里的存儲就會不足,進入老年后會出現這些營養素不足的問題,并可能引發相應的疾病——骨質疏松、骨脆性增加,乃至骨折。此時再補充這些營養素,其作用僅僅是維持每日的代謝,而不能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和減少流失量。
“營養素銀行”的運轉模式表明,早期營養投入對一生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的孩子營養狀況好嗎?
與國際參照曲線和我國營養良好人群的參照曲線相比,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曲線從出生后4個月開始走勢偏低,直至青春期。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現象:
·在液體食物喂養階段,30%的嬰幼兒得不到母乳喂養,也得不到趨近母乳成份、含有母乳重要營養物質的配方奶喂養。
·在換乳期,不少孩子過早開始喝鮮奶,而不是喝更適合于他們的配方奶;也有不少父母聽信一些虛假的宣傳,給孩子吃并不適合于他們的奶制品。
·在換乳期,80~90%的孩子得不到營養適當的泥糊狀食物,沒有經過咀嚼和“握”、“吃”等與吃相關的動作練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