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9 02:10:29
這一個正午,守著電腦,等著按時叫醒小丁同學,送去上學。今天下午老師要帶她們這些挑出來的小朋友去校外上公開課,要求13:30到。看到落庭的樵小膽變樵大膽,看到那個著急孩子身高體重的媽媽的帖子,決定把這句話寫下來,時刻提醒自己:等待也是一種教育。
這是某一個周日聽張梅玲教授的講座,最讓我注意的一句話。
張教授說的是孩子在兩歲半,男孩十三四,女孩十一二的年齡會自我意識凸顯,這個階段會表現出主意多,不聽話,叛逆。應對的方法主要是等待。等她慢慢長大,度過這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就像更年期一樣,是人必須要經歷的。當然,也象更年期,有人反應大,有人反應小。
回憶小丁同學的成長,我發現這句話,尤其重要。
小丁從小學說話,就不鸚鵡學舌,當時急壞了姥姥。好在姥姥,媽媽還是照舊嘮叨,現在的小丁,十個有九個會說她伶牙俐齒。現在的,背唐詩,還是如此,你念你的,她從來不跟讀,但是,第二天的清晨,你開個頭,她就能繼續了。
上學上了快一年,從來對于今天老師教了什么的問題做茫然狀。但,不知道什么時候,一竄竄的歌,童謠,故事,就出來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