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8 08:19:54
中國首個倡導“關愛女性健康,科學指導避孕”的中國避孕聯盟(簡稱CCA)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布成立。中國避孕聯盟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健康教育協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和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聯合發起。
避孕知識不足導致人流率上升
據資料顯示,我國人工流產比例較高,據統計,在我國已婚育齡女性中,約27%的人曾經做過人工流產,可見,人工流產已經影響到中國女性的生殖健康。我國人工流產近年來具有三大趨勢:首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提前,為19.32歲,從而導致未婚人流明顯上升。2000年未婚人流率高達62%。16歲-25歲青少年占未婚人流中的76.8%。據廣州對2006名女性性行為調查發現,未婚性行為者有61.3.%有人流史。未婚人流中未采取避孕措施的高達93.9%。當被問及“未婚先孕如何處理”時,96%的人選擇人工流產,其中76%的人選擇在小診所做人工流產術,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收費低等。未婚者往往缺乏正確的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識,在數次性生活后即懷孕而做人流的不在少數。報道的人流次數一般在2-12次之間。人工流產多數采用負壓吸宮和刮宮等方法,手術對于子宮內膜是一種機械性的損傷,甚至損傷到內膜深層。10%出現術后感染、大出血、人工流產不全等近期并發癥,18.9%出現月經不調、附件炎、宮腔粘連和不孕癥及宮外陰孕等遠期并發癥,甚至產生遠期心理影響。據調查,宮外孕患者中,60.3%的人有人工流產史,11.2%的產后出血患者有2次以上人工流產史。反復流產損害了女性健康。因此,CCA提倡,要關愛流產女性。
濫用緊急避孕藥后果嚴重
據避孕聯盟的專家透露,目前由于在避孕問題上還存在盲區,致使意外懷孕、人工流產率一直居高不下。有的未婚少女不了解“緊急避孕藥”的使用方法,更把它當作“性愛的救星”,以為反正有“緊急避孕藥”作“大后方”,便有恃無恐,每次事后都服用,把其當作“事后片”,有的一個月便使用五六次。這樣的后果不僅達不到避孕效果,造成意外妊娠,進而重復流產,還會擾亂內分泌,嚴重者會引發內分泌失調甚至不孕。服用“緊急避孕藥”的人中30%會月經紊亂,為以后安全期避孕埋下隱患。“緊急避孕藥”只是補救措施,僅能偶而使用,一個月最多用一次,之后應采取常規、現代的避孕方法才是正確的。據悉,由于使用不當,避孕套避孕的失敗率遠遠高于口服藥,因此,避孕聯盟提出,避孕知識教育應從中學生開始。作為聯盟委員的中山二院教授張帝開和廣州市婦嬰醫院院長馮瓊都希望媒體能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正確的避孕方法和正確使用“緊急避孕藥”,特別要介入中學生的性教育中。
首屆避孕聯盟主席范光升教授介紹:與西方私人醫生不同,中國醫生“看病”,但醫院很少有健康人群來進行“醫學咨詢”,育齡人群不會專門去醫院咨詢如何科學避孕;中國公眾的避孕知識也需要加強,還存在一些比如口服避孕藥含激素會影響未來生育這樣的三十年前的錯誤觀念。“因此,中國避孕聯盟的成立,將通過針對醫務工作者的教育培訓項目、針對大眾的健康促進項目,幫助公眾樹立‘主動避孕’的觀念,繼而落實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最終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目前我國育齡女性對主動避孕問題還未能有足夠的重視,與全球高達30%-50%的口服避孕藥使用率相比,中國只有約2%的婦女主動使用口服避孕藥保護自我。中國避孕聯盟將開展“關愛女性健康科學指導避孕”的全國性大型醫生和公眾教育。
■鏈接
誤解一:口服避孕藥會導致女性肥胖。各種臨床觀察資料顯示新一代口服避孕藥不會引起肥胖問題。
誤解二:口服避孕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在健康非吸煙人群中,口服避孕藥不會增加靜脈栓塞、心肌梗死和卒中發生的危險性。
誤解三:口服避孕藥增加婦科腫瘤的發生風險。口服避孕藥可以降低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的發生率。
誤解四:女性一生服用避孕藥不要超過5年,且持續使用時間不應超過3~6個月。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對身體無害,可以長期不間斷服用。
誤解五:緊急避孕藥可用于常規避孕。不能應用緊急避孕藥作為常規避孕措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