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6-17 17:53:16
4個月的小信躺在床上哭,媽媽抱起小信,將沖好的牛奶放入孩子口中,小信立刻停止哭鬧,大口的吸吮起來……
我們把小信的這種行為稱之為邏輯思維的肢體外在表現(xiàn)形式;
5歲的小信在外面和小伙伴玩。一段時間后跑回家,滿頭是汗,推開門對媽媽說:“媽媽,我餓了,有什么吃的嗎?”……
我們把這種行稱之為邏輯思維的語言外在表現(xiàn)形式;
7歲的小信下午放學回家,立刻打開冰箱取出果汁倒了一杯,一邊喝一邊對媽媽說:“媽媽,我餓了,先喝杯果汁,還有吃的嗎?”……
我們把這種行為稱之為邏輯思維的綜合(肢體+語言)表現(xiàn)形式,這是人類社會應用更為廣泛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形式。
載體培育認為
關鍵問題:邏輯思維兩種基本外在表現(xiàn)方式
邏輯思維的兩種基本外在表現(xiàn)方式:邏輯思維的語言外在表現(xiàn)方式和邏輯思維的肢體外在表現(xiàn)方式。
這兩種邏輯思維基本外在表現(xiàn)方式在構成人類社會活動的同時,又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生動性,也就是一個結果行為一定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原因行為,而這個原因行為又是另一個原因行為的結果行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往而不止,循而不休的。
我們將通過以下一個案例進行分析:
8歲凱文在一次數(shù)學考試時抄襲。
考試時抄襲是“結果行為”
凱文不愿意得很低的分是“原因行為”又是“結果行為”;
得很低的分使凱文的“自尊心”和“自強心”無法忍受或者害怕父母傷心/責罵是原因行為。
人類邏輯思維的肢體外在表現(xiàn)方式是與生俱來的。這種肢體外在表現(xiàn)方式最初可能表現(xiàn)為各種為了生存需要而呈現(xiàn)的本能的條件反射,例如:“抓握”、“吸吮”、“哭”等等,而隨著一天天的長大,信息的積累量因勤奮的采集而不斷增加后,孩子們開始嘗試著用更為具體的、細致的肢體行為來進行表達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