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7 09:55:14
興趣是如何產生的?
從孩子出生,到會笑、會爬、會開口說話……,我們總能感受到成長的神奇力量。但是,應該沒有一個孩子,在會說話以后就對他們的父母說:“媽媽,長大了不要讓我上學啊!我討厭上學!”。父母在讀到這里的時候一定會笑,這怎么可能。是的,我們之前已經用了很多篇幅在說明,對待成長,孩子們是非常積極和主動的。那么,孩子們既然對學習本身是充滿好奇的,而良好的興趣培育也是父母所期望的,那孩子的興趣是如何培育的呢?
要想培育出孩子良好的興趣點,首先要知道孩子的興趣是如何產生的。在這里,我們以公式的方式來簡潔明了地告訴父母孩子興趣形成的規律,即:
興趣形成的公式
我們知道因為孩子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成長的需要,孩子會積極的、主動的運用各種采集信息器官盡可能地去收集、采集和儲存更多的信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對所采集的任何信息充滿好奇,孩子的這種好奇是公平的、沒有傾向性的。
父母只有在了解孩子這種好奇心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對孩子良好興趣的形成進行合理的培育。也就是說,首先,應當對孩子采集和收集信息過程中所產生的好奇點進行合理的篩選,以便增大優質好奇點的信息采集量和信息采集范圍;或者根據父母自身的培育目的而引發孩子創建采集和收集信息的好奇點,并在此基礎上,運用能夠使孩子實現“主動思維”和“主動記憶”的方法再加上孩子能夠理解的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方式和邏輯思維肢體外在表現方式,使孩子的好奇在理解的輔助下自然轉化為“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提及到的所謂“理解”通常意義上是指“對抽象標識的理解”。而在學前階段,所謂的“理解”是如何開展的呢?我們舉個實例父母就明白了。
父母計劃要教授孩子數字。
前提:父母要了解孩子目前的興趣源和色彩源;
過程:
父母首先要先參與到孩子目前的活動中去。比如,孩子正在玩車。
媽媽:寶貝,現在我們把桌子當成停車場好嗎?
孩子:好的。(孩子把幾輛玩具車擺放到了桌子上)
媽媽:哦,這里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圖案(數字卡片或者數字線),你喜歡那個呢?
孩子:我喜歡這個(孩子指者數字“6”)。
媽媽:你覺得這個圖案象什么呢?
孩子:像蝸牛的殼。
媽媽:恩,很像。我們讓我們的車在這個蝸牛的殼上行駛吧!
孩子:好!(媽媽和孩子用玩具車順著數字“6”的筆畫行駛幾圈)
媽媽:我想要6輛車,可以嗎?
孩子:好。我去給你拿(孩子去拿來了6輛車)。
媽媽:可以幫我數一數嗎?
孩子:好。1、2、3、4、5、6,一共6輛。
媽媽:太好了了,你知道這個蝸牛的殼叫什么名字嗎?
孩子:不知道。
媽媽:你猜猜?
孩子:蝸牛的家。
媽媽:這個名字不錯,不過這個圖案已經有自己的名字了,數字“6”,不過你起的名字也不錯,數字“6”確實像蝸牛的家。
這個培育過程簡單的總結就是:先把抽象標識從“復合理解”中剝離出去,待孩子對其有了一定的創想、生動而具體的認識之后,然后再展現出它的抽象標識。
上述案例父母如若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靈活而合理的培育,那么最終還會使孩子對數學充滿無限樂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