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7 08:49:18
子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20多萬女性死于宮頸癌。在發展中國家,宮頸癌則屬于常見多發的婦科腫瘤,排行榜首。我國每年新發現的病例為13.15萬,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山西,最低的是西藏子宮頸癌是指發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宮頸癌的轉移,可向鄰近組織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陰道穹窿及陰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宮體,向兩側可侵犯盆腔組織,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腸。也可通過淋巴管轉移至宮頸旁、髂內、髂外、腹股溝淋巴結,晚期甚至可轉移到鎖骨上及全身其他淋巴結。血行轉移比較少見,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肝及骨。當宮頸癌的癥狀出現三個月后就診者已有2/3為癌癥晚期。
宮頸癌發病原因
關于宮頸癌(即子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認為包皮垢中的膽固醇經細菌作用后可轉變為致癌物質。也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誘因。
(1)與性生活、婚姻的關系性生活過早(指18歲前即有性生活)的婦女,其宮頸癌的發病率較18歲以后開始性生活的要高4倍。婦女性生活開始早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傳播性疾病,則宮頸癌發病就緒較正常婦女高6倍,現已證實若婦女與多個男子發生性關系,其發生宮頸癌的機會較多,處女則很少患宮頸癌。
未婚及未產婦女患宮頸癌的機會極少,多次結婚宮頸癌的發病率也較高。多次分娩且圍產期保持及分娩過程不好,也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生率。但多次分娩不致于增加宮頸癌的發生。
(2)與配偶的關系有人認為丈夫包皮過長或包莖者其妻發生宮頸癌的相對危險度較大;加嘘幥o癌或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宮頸癌,以及男子有個性對象,其妻子患宮頸癌的機會增多。
(3)病毒或真菌感染單純皰疹病毒Ⅱ型、人乳頭瘤病毒、人巨細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但究竟以哪一種病毒為主誘發或在哪幾種病毒協同下易發生宮頸癌等問題都尚未解決。
(4)社會經濟地位及吸煙宮頸癌多發生在社會經濟地位低下的婦女。吸煙的婦女患宮頸癌的機會比不吸煙者增加2倍。此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影響宮頸癌的發病率,婦女免疫功能低下,不良的精神因素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宮頸癌的臨床癥狀
宮頸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異常陰道流血。由于年輕婦女處于性活躍期,雌激素水平和性交頻率均較高,故更易以性交出血為首發癥狀。此外,白帶增多也為宮頸癌常見癥狀,約80%的宮頸癌患者有此癥狀。
經臨床追蹤觀察顯示,從一般的宮頸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大約需要10年時間。從這個角度看,宮頸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種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防治的關鍵在于: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終止其向宮頸癌的發展。如能落實防治措施,宮頸癌的治愈率很高。
早期多無癥狀,與慢性宮頸炎無明顯區別,有時甚至見宮頸光滑,尤其老年婦女宮頸已萎縮者。癥狀主要表現為:
陰道流血:年輕患者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生活、婦科檢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據病灶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的情況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較大表現為大量出血,一旦侵蝕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輕患者也可表現為經期延長、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主訴絕經后不規則陰道流血。
陰道排液:患者常訴陰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湯樣,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組織破潰,組織壞死,繼發感染等,有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排出。
晚期癌的癥狀:根據病灶侵犯范圍出現繼發性癥狀。病灶波及盆腔結締組織、骨盆壁、壓迫輸尿管或直腸、坐骨神經時,常訴尿頻、尿急、肛門墜脹、大便秘結、里急后重、下肢腫痛等,嚴重時導致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最后引起尿毒癥。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發熱及全身衰竭。
宮頸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尤其有接觸性出血者,需做詳細的全身檢查及婦科三合診檢查,并采用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碘試驗、氮激光腫瘤固有熒光診斷法、陰道鏡檢查、宮頸和宮頸管活組織檢查、宮頸錐切術等檢查。確診宮頸癌后,應根據具體情況,做胸部X線攝片、淋巴造影、膀胱鏡、直腸鏡檢查等,以確定其臨床分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