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6 20:44:31
求醫人:龍女士
主訴:我和丈夫身體都挺好的,但我們的孩子生下來2個小時后就全身發紫,要吸氧才行,醫院初步判斷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加新生兒肺炎,請問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會得這種病?能治好嗎?
煤炭總醫院心臟中心鄒陽春教授答疑: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常見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造成的,發病率約為7‰至8‰,嚴重的畸形病兒,在出生后數周或數月就可出現死亡。
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以室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發樂四聯癥以及房隔缺損最多見。在胎兒的心臟發育階段,任何影響心臟胚胎發育的因素,都可以造成心臟的先天畸形。
影響心臟發育的主要因素:
影響心臟病發育的主要因素有三大原因。外界環境因素之中,較嚴重的是宮內感染,如母親感染了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或是大量接觸了放射線,此外,高齡孕婦及吸煙、飲酒的準媽媽,均可引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此外遺傳因素和營養因素,也可造成先天性心臟病。
雖然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不很明確,但加強孕期保健,特別是妊娠早期積極預防風疹、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疾病,以及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意義。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可出現臉色蒼白、肢冷、活動后氣促、煩躁、聲嘶等癥狀,嚴重的還可因發生心力衰竭、呼吸困難而發紺或昏厥。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多數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經過內外科治療,可較健康地成長,因而應盡早診斷,明確類型,合理治療,不失手術時機,爭取最好療效。
如果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嬰幼兒時期頻發心力衰竭或是反復感染者,最好提早進行手術治療,隨著幼兒心血管外科技術的進展,許多先天性心臟病都具有早期手術的條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