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1 22:41:50
手眼協調的意義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正是通過眼睛,寶貝才能真實地了解周圍的事物。手是認識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動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手是智慧的源泉,多看,多動手,寶貝的大腦才能更聰明。
通過手和眼的共同作用,寶貝可以發現手中物品更多的特性,比如,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色彩、形狀、大小等等,而手則可以觸摸物品,感受它的軟硬、粗糙度、冷熱等特性,通過這些,寶貝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周圍環境。此外,在眼睛的監控下,通過手的擺弄,寶貝還可以發現物體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間特性等。
單純的眼的活動與單純的手的活動對寶貝的成長沒有特別的意義,只有手眼協調的活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進寶貝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對促進寶貝的運動能力、智力和行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寶貝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每個寶貝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早晚不同,與寶貝所處的環境、父母施予的教育以及訓練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越早越好,父母應積極創造條件,在寶貝不同的發展階段,充分地訓練寶貝去抓、握、拍、打、敲、捏、挖、畫,使其成為“心靈手巧”的聰慧寶貝。
手眼協調發展進程
3-4個月:嬰兒開始學習看自己的手和辨認眼前目標。
5-7個月:可用手捕捉想要的東西。半歲前的寶貝不會坐,當躺著玩玩具或其他物品時,多數情況下,寶貝的眼睛看不見手上的物品,手的活動范圍與視野不交叉。半歲后,寶貝已經具備坐的能力,于是雙眼可以監控雙手玩弄物品,此時手的活動范圍與視野交叉,但手眼協調能力依然比較差。
9個月:寶貝能用眼睛去找尋從手中掉落的東西,喜歡用手拿著小棒去敲打物品,尤其喜歡敲打能發出聲音的各類玩具與物品。
10-12個月:寶貝已經能夠理解手中抓著的玩具與掉落在地上的玩具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喜歡故意把抓在手中的玩具扔掉,并且用眼睛看著、用手指著扔掉的玩具。
1-1歲半:寶貝開始嘗試拿筆在紙上涂畫,翻看帶畫的圖書。
1歲半-2歲:寶貝發展出更高級的手眼協調動作,比如能夠獨自把積木壘高,拿著筆在紙上畫長線條,把水從一只杯子倒入另一只杯子等等。
3歲以上:寶貝的小手已經非常靈活,手眼協調能力獲得大幅度的發展。
手眼協調促進方案
◎從寶貝一出生,父母就可以有意識地將色彩鮮艷的玩具或其他適合寶貝抓握的物品塞進寶貝的小手,然后將小手舉起來,逗引寶貝看他手中的物品。3-4個月的寶貝喜歡用小手擊打眼前的物體,手眼協調能力略有提高,此時可以將小球吊放在寶貝胸前,引誘寶貝拍打、抓握。還可以在小床周圍稍高處掛上五顏六色帶響的玩具,如小鈴鐺、風鈴等,用繩子一頭拴玩具,一頭拴在小床邊寶貝揮臂能碰到的地方,寶貝看到玩具就會自動揮臂,一揮臂就會碰響玩具。玩具移動或發出響聲,都會引起寶貝的興趣,于是他會很有興趣地聽、看和不斷揮臂去碰繩子。雖然這個階段寶貝的手眼還不能有意識地協調起來,但是這是寶貝探索手眼協調奧秘的必然途徑。
◎讓寶貝趴在床上,或者抱著寶貝坐在桌子前,將玩具放在寶貝面前逗引他伸手去抓,當寶貝成功地拿到玩具,一定要很欣喜地鼓勵他,并一再地跟他玩同樣的游戲,同時不斷改變玩具的位置點,訓練寶貝學習目測距離,并根據距離和角度調整手臂的伸縮長度和軀干的傾斜度來抓取玩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