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1 07:50:52
什么是佝僂。
佝僂病也叫軟骨病,在醫學上的全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營養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體內維生素D水平不足。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進鈣、磷吸收和利用,并保證鈣、磷正常地沉著在骨骼生長部位,以保證骨骼的正常發育。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鈣、磷就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生長部位,骨骼鈣化不足,孩子在臨床上會出現佝僂病的癥狀。
佝僂病與缺鈣有關嗎?
佝僂病與缺鈣有一定的關系,可是導致佝僂病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由于單純缺鈣,而是由于使鈣正常沉著于骨骼的維生素缺乏造成的,這種維生素就是維生素D。嬰幼兒為什么會出現維生素D不足呢?人體內維生素D有兩種來源。一是內源性的,即人體皮膚中所含7-脫氫膽固醇,經太陽紫外線照射后可變成維生素D3,這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但陽光中的紫外線可被高樓、塵埃、煙霧、衣帽、玻璃窗等物體所遮擋,因而會影響內源性維生素D的產生,而使寶寶得佝僂病。維生素D的另一個來源是外源性的,即通過食物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動物肝、奶制品、奶油、魚、蛋黃及維生素D制劑(魚肝油)。要保證鈣、磷的正常吸收,飲食結構也很重要,如母乳中的鈣、磷比值為21,很有利于鈣、磷的吸收,而谷類食物中的鈣就不容易被吸收,如果寶寶沒有吃母乳,輔食又以谷類為主,并且也未添加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或者單純補充鈣而沒有科學地服用維生素D制劑的話,就容易得佝僂病了。一些生長發育過快的孩子,如早產兒、雙胞胎、低出生體重兒以及肥胖兒,因機體需要維生素D的量較大,如果不注意及時添加,也會得佝僂病。
佝僂病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佝僂病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如出汗多、煩躁、愛哭鬧、睡覺時易驚醒,大孩子有時表現為呆板,失去小兒應有的活潑等。骨骼畸形是佝僂病的主要表現。小嬰兒頭部可見囟門增大、方顱、出牙延遲;胸部可見肋骨骺部膨大如算盤珠子,醫學上稱作"肋骨串珠";胸骨前凸或下緣內陷,醫學上稱作"雞胸"和"漏斗胸";當孩子會站立和行走時,兩下肢可發生彎曲呈"O形腿"或"X形腿"。嚴重的病例還會影響患兒運動功能的發育,如坐、立、走等運動的發育延遲,而且容易出現病理性骨折等。此外,佝僂病的小兒抵抗力都較差,容易并發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瀉等疾病。當發現您的孩子有多汗、睡眠不安、易驚醒等,應及時去醫院,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如何防治佝僂?
首先,妊娠期和哺乳期母親應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食用營養豐富的并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奶酪、雞蛋、動物肝等;加械外}血癥者應補充維生素D(魚肝油滴劑)和鈣劑。小兒出生后2周即可應用維生素D預防。每天口服維生素D至周歲。1歲后的小兒可采用"夏秋季曬太陽,冬季服用維生素D"的預防方法。維生素D預防用量400~800IU/天。平時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不要在家隔著玻璃窗讓孩子曬太陽,因為紫外線不能透過普通玻璃,所以隔著玻璃窗曬太陽是無效的。寶寶出生后盡量采用母乳喂養,及時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對于市面上銷售的魚肝油丸,一般2歲內的寶寶不能吃,因為這種魚肝油丸中維生素A的含量很高,長期服用,會造成維生素A的中毒。在保證維生素D供給的同時,可適當補充鈣劑,尤其是對人工喂養,食欲低下、生長過快的患有急慢性疾病的孩子要注意補充適量的鈣粉。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鈣制劑很多,如何選擇呢?一般應根據產品的含鈣量、鈣劑的溶解度和片劑的崩解度、鈣的吸收率、口感及價格比來選擇。另外,不同服用方法,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餐時或餐后服用可延緩胃的排空,有利于鈣劑的吸收。分次小劑量服用,可提高鈣的吸收率。
一旦發生佝僂病,應進行正規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平時應加強體格鍛煉,對骨骼畸形患者可采取主動或被動的方法矯正:胸部畸形作俯臥位抬頭展胸運動;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側肌群,"X"形腿按摩內側肌群),增加肌張力,幫助畸形恢復;對遺留有嚴重下肢骨骼畸形者,可在4歲后佝僂病活動期停止后,考慮外科手術矯正。
必須指出,維生素D制劑是油性制劑,攝入不足會得佝僂病,但多了,它不會隨尿液排出,同樣會引起中毒。所以家長在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制劑的時候,要掌握劑量,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避免因過量而出現不良反應。
年輕的家長們,只要您能按照上述方法預防和治療,那么,您的孩子就能避免因為您的疏忽而導致的佝僂病所產生的一切不良后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