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09 11:15:03
貧血是妊娠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較少見的是巨幼細胞性貧血,極少見的是再生障礙性貧血。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女性,血紅蛋白低于110克/升就可診斷為貧血。而對于孕媽媽來說,由于妊娠期中血容量增加的因素,血液會略微稀釋,一般認為低于100克/升為貧血。
如果孕媽媽在坐著忽然站起來的時候,兩眼發黑或眼冒金星,那很可能是貧血的預兆了。
◆貧血對妊娠的影響。妊娠期,不論母體是否缺鐵,胎兒總是要按他的需求通過胎盤攝取鐵,所以輕度貧血時,胎兒受到的影響不大,而且鐵通過胎盤的轉運是單向性的,即使在母體極度缺鐵時,也不可能逆轉運輸,所以胎兒缺鐵的程度不會太嚴重。但母體如果重度貧血,胎兒發育就會遲緩,甚至會引起早產、死胎、新生兒體重過輕或貧血。
孕媽媽患重度貧血時,還常常會發生心肌缺氧,容易出現疲勞、失眠、精神不能集中的現象。在活動量稍大,或上樓梯時會出現心跳、氣喘和呼吸困難等癥狀。還會有頭痛、眼花、站起來頭發暈、浮腫等現象。重度貧血可以引起貧血性心臟病。因為貧血,降低了機體抵抗力,孕媽媽在孕期、產時或產后都容易發生并發癥,會直接危害自身和胎兒的身體健康。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孕媽媽在懷孕以后,血容量逐漸增加。妊娠晚期容量增加共約1300毫升。血容量的增加就需要大量的鐵,再加上胎兒生長和胎盤發育都需要鐵,這種生理上的需要據精確統計,僅孕期就需要1000毫克鐵。如果飲食上不能均勻地攝取需要量的鐵,就會造成貧血。況且分娩時的失血和哺乳期需要的鐵都比正常時要多,所以孕媽媽容易患缺鐵性貧血。
◆預防與治療。懷孕前應該積極治療失血過多的疾病,如痔瘡、鉤蟲病、月經量過多等,以增加鐵的儲備。孕期應適當增加營養,多食含鐵量高的食物,注意充分攝取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其他維生素類的食物。妊娠4個月以后,每日服用硫酸亞鐵100~200毫克,可以達到預防貧血的目的。如果孕媽媽已發生嚴重貧血,那就應根據貧血的程度決定治療方案。治療方法以口服鐵劑為主,也可以注射鐵劑藥物或輸新鮮血液糾正貧血。輕度貧血應以食補為主,如動物的肝、心、腎(腰子)等含鐵量高的食物。對貧血的孕媽媽,要注意確定貧血原因,注意排除地中海貧血等疾病,避免盲目補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